旅游扶贫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今年上半年乡城县接待游客16万人次

2017-07-19 14:50:55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地处高原藏区,与云南香格里拉和四川稻城亚丁同处于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南与云南香格里拉(中甸)接壤,东与稻城亚丁旅游景区为邻,素有“甘孜南大门”、“康巴江南”的美称。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神山圣湖、峡谷泉瀑、岩溶地貌和森林生态壮丽多彩,桑披岭寺、疯装、白藏房并称乡城“三绝”。

 

桑披岭寺一角

 

疯装

 

白藏房

乡城县委副书记廖大洪介绍,2017年,乡城县坚持把全域旅游发展作为第一产业来发展,也作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就业增收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下一步,乡城县将编制完成青德镇、青麦乡包括沿G549国道(现S217省道)的热龚村、布机村、仲德村、嘎乃卡村、木郎宫村、木差村、巴吾村共7个行政村的4A级景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廖大洪在接受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今年1-6月份,乡城县接待游客达到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亿元。

旅游扶贫 乡城县接下来怎么做?

特色打造,带动致富。2016年引进亲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在尼斯镇、青德镇、青麦乡和然乌乡改造精品民宿13户39间客房(目前已经试营业),使乡村旅游成为乡城县今后致富增收的长效主导产业。同时,乡城县还与非梵酒店创始人签订意向性协议共同开发然乌温泉和非梵主题酒店。

加强培训力度,强化人才支撑乡城县与对口帮扶单位四川省旅游学校签订了《县校合作框架协议》,四川省旅游学校在乡城县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免费开设乡村旅游培训班,重点培养乡城县本土旅游人才。上半年四川省旅游学校在乡城县举办了两期乡村旅游培训班,共有300人参加了培训学习。

加强配套建设,提升服务保障。结合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目标任务和旅游厕所革命,提升和完善旅游扶贫重点村“1+4” 工程(即“乡村旅游管理机构+旅游咨询中心(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大力提升乡城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乡城县整合省旅游发展委专项资金1000万元、泸州对口援藏资金5400万元、生态旅游专项资金1200万元等共计76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创新宣传渠道,提升知名形象。今年十月在乡城县将举办四川省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暨乡城首届白色灌礼节节庆活动。同时,通过与帮扶单位省测绘局对接,帮助乡城县完成了乡城旅游网站设计开发工作,并为乡城县编制成完《乡城县遥感影像图》、《乡城县旅游地图》和《乡城县三维立体地图》,提高了乡城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创新机制,建设崇尚自然性旅游。打造藏乡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养生康体、游学体验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品;利用查呈沟、天村、香巴拉七湖和尼丁峡谷自然资源保持完整、未被开发破坏的优势,开发查呈沟和七湖特种旅游景区,开展山地旅游、徒步探险、野外露营、汽车营地等中高端特种旅游项目。逐步将乡城县打造成独具藏乡田园特色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和山地特种旅游目的地。

因地施策,打造民族文化性旅游。围绕底蕴深厚的藏族传统文化、历史久远的白藏房、宏伟博大桑披岭寺、华丽大气的疯装服饰、精湛的绘画雕刻工艺、神秘的菩提文化、英雄的红军广场、品种繁多的传统民族工艺、悠久的藏餐饮食文化和和谐安宁的人文环境。开发一批创意化文化产品、文化化的实用产品和旅游化的农特产品,完成菩提、唐卡、疯装、泥塑、土陶、木雕六大类旅游商品开发打造。

产业融合,主推生态绿色性旅游。加快培育“公司+农户”“公司+专合组织”等旅游开发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品,着力形成全域旅游带动的产业富民格局,旅游业增长和群众收入加快提升,争创“中国最美白藏寨”和“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助推物质和精神的“双脱贫”。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圆韵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