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漂亮!不仅茶叶好看,一路上都很干净,沿途都是风景。”连日来,刚摘得“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金字招牌的乐山市夹江吴场镇三管村,游客慕名而来,点赞不断。
以“五清”行动为抓手,告别往日“脏、乱、差”,留住今天“真、善、美”。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节点上,吴场镇探索出一条特色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路径。
干群连心,“清”上加“亲”
“小马,进来坐。现在有地头下脚了哇!”正在开展“五清”行动日常巡查的吴场镇综治队员马海滨面对金柏林社区3组吴大爷的“盛情邀请”有点受宠若惊。就在两个月前,吴大爷对“五清”行动的反感犹在耳边。如今,一个打扫干净、堆放整齐的院落已展现眼前。
由事不关己变得积极主动,群众的巨大转变因何而起?
吴场镇党委、政府确定“包产到户,干部先行,党员先干”的工作思路,形成了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镇村社干部联动用行动“帮”群众干、用成果“劝”群众干。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各村党员带头将自家院落扫干净、码整齐、亮出来,带头走上街头、深入地头,打造出“五清”行动的“党员样本”,带动其他村民共同参与,营造出“环境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截至10月底,围绕“五清”行动,全镇共开展专项行动235次,发动党员1120人次,累计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志愿者服务和劝导334 余次。
“刚开始我不理解,觉得政府管的宽,后来政府的小马三天两头的来帮我打扫卫生,我都不好意思了。确实,环境整干净了我们受益最大,以后我要自觉点。”吴大爷语气中带着坚定。
村村互动,形成合力
“就这段河道最淤堵,流下去就是你们村了。”“就是,所以说要先治理你们村这段,免得流到下游又是我们的农户受灾。”
一场“书记碰头会”正在董沟河沿岸召开。董沟河作为金牛河这条吴场人民母亲河的支流,流经吴场镇仁和村、金柏林社区、建川村。由于河道迂回、狭窄,河里泥沙淤积,固体废弃物随意丢弃,一到汛期河水返流将大量垃圾冲上农田,两岸农户叫苦不迭。为了彻底解决好这个问题,仁和村、金柏林社区、建川村书记已多次“碰头”现场办公。
“河流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个时候如果大哥不管二哥,不仅治理不彻底,而且损害的是三个村老百姓的利益。今天我们已经商量好方案了,争取11月上旬就搞定。”建川村书记蒲友祥胸有成竹。
2019年经历了村建制改革、乡镇区划调整,“分久必合”的新吴场镇需要一场际遇来密切村与村间的联系,进一步巩固“革命友谊”。“清河”的任务将董沟河流经的三个村连在了一起,“清路”的担子让省道103线沿线的百茶村、三洞桥社区、新合村打成了一片,“清渠”的使命让光辉水库主灌渠流经的光辉村、金柏林社区、三管村达成了一致。“五清”行动开展至今,吴场镇村与村之间累计开展联合行动 73次,整治河道8400平方米,疏通渠道约86处,整治道路203公里。
“洁美吴场,共建、共治才能共享。”光辉村书记雷勇志踌躇满志。
建章立制,高位推动
“农户房前屋后、厕所卫生糟糕。”“田边地角、背街小巷垃圾清理不及时。”
10月22日,乐山市督查组对吴场镇“五清”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并反馈了问题。一时间,吴场镇仿佛陷入了一场“危机”。
“危机有新机、危机有先机,要在危机中育生机。”在凝聚了共识后,吴场镇党委、政府深刻总结了“五清”行动开展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归纳出“制度不全”“资金不足”“宣传不够”等4大方面13项问题,决定由镇纪委牵头根据各村(社区)情况分门别类制定“五清”行动工作开展考核管理办法,首先解决制度难题。
“在五清行动这场战役中,镇纪委不仅是司令员更是作战员,我们不仅看了,更多的时候我们参与干了。如何把我们干的经历上升成经验,从而指导我们干得更好,是我们一直思考的命题。”吴场镇纪委工作人员欧潇阳如实说。
11月1日,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村(社区)、各站(办、所、中心)的意见后,《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实施办法(试行)》应运而生。《办法》共分为4部分8 项,将12个建制村(社区)分为涉农区、涉场镇区两大类,分别制定34条、30条评分标准进行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各村(社区)治理范围、责任区域真正做到“一村一策”。吴场镇成为全县范围内首个对“五清”行动推进情况因村施策分类考核的镇。
“‘五清’行动常态化、规范化、有序化、长效化是乡村振兴征途上不可缺少的环节,问题会有、挫折会有,但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灰心,我们将同吴场镇3.4万父老乡亲一起绘好蓝图干到底。”吴场镇镇长杨冬梅说。(邓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