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美丽嘉陵江 | 广元如何守好江水入川“第一关”?

2021-11-04 17:14:00   四川发布

编者按:嘉陵江,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11月2日-4日,以“守护美丽嘉陵江”为主题的2021年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陆续走进广元、南充等地,四川发布深入嘉陵江流域四川段生态环境治理一线,看“前哨站”如何守住“入川门”,看沿线治理如何保障“一江清水出川”,通过系列报道助力保护嘉陵江,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生态保护、共建共享优美环境的良好氛围。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距离川陕交界处仅200米的嘉陵江干流江边,有一栋看起来并不太起眼的一层小平房。三道门内偶有人进出,附近村民几乎从未见过里面是什么,也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小平房默默守护着嘉陵江入川的一方水土“平安”。

11月2日-4日,2021“四川环保世纪行”开展集中宣传报道活动,今年主题为“守护美丽嘉陵江”。在嘉陵江干流的入川口处,记者见到了这座外观十分平常的小平房──广元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

2021年1月20日16时许,广元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工程师王燕顺收到一条警报信息,站内的水质重金属在线检测系统在对嘉陵江陕西段进入四川断面水质自动监测中数据显示铊浓度超标。同一时间,监测站相关负责领导均收到这条来自自动监测仪器自动推送的报警信息。

“第一时间,我们接到指令前往站点查看,核实系统报警无误后立即将4小时一次的监测频次调整加密至1小时,并将数据通报给了上、下游的省、市监测站以及主管部门。”王燕顺回忆。

自2018年7月建成投运以来,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监测的川陕交界断面水质一般保持在II类及以上。该站配置了水温、溶解氧等9项常规监测指标,以及锑、铊、等12项重金属监测指标,由国家统一运维管理,每4小时对嘉陵江水质进行1次监测。

经上游主管部门排查,污染源来自嘉陵江两条支流──东渡河及青泥河,甘肃、陕西两家企业污染造成了嘉陵江铊浓度异常,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立即责令涉事企业采取断源措施。经处置,1月21日20时起,东渡河水质持续达标;1月27日2时起,青泥河入嘉陵江水质达标。

“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主要起到的是预警的作用,下游可立即根据预警信息对污染作出引水导流、筑堰拦污、投放药剂、沉淀降污等处理,同时,在第一时间将情况通报上游查清污染源,避免污染进一步扩散。”广元市朝天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强说道:“针对嘉陵江流域输入性污染防控工作,我们还成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组建了应急处置队伍,配备了应急救援物资,建立了区、部门、乡镇三级环境安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携手陕西省共同构建川陕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改善行政边界地区生态环境,联合处置跨界环境污染事件。”

据悉,广元八庙沟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把握水质变化规律,实时监测流域水质状况,不仅为上游、下游做好应急准备和预警预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国家、省、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撑,全力保护了沿线流域水生态环境。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