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为推动泸州市、永川区、江津区融合发展,近日,川渝两地发改委联合印发《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简称《方案》),明确了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等。
据悉,建设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有利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跨越发展,有利于探索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新模式,有利于推动长江上游地区绿色发展。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四川省泸州市和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全域,总面积17026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68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9亿元。
《方案》明确了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为川渝滇黔结合部经济中心、成渝“双核”重要功能配套区、成渝地区南向开放合作门户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710万人以上,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到2035年,建成川渝滇黔结合部重要的经济中心。
《方案》提出要构建“一区两带三组团”空间格局,明确了六大重点任务。
协同构建内联外畅的基础设施网络。打造至重庆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协同推进港口、道路、机场建设,共同构建空铁水公多式联运新格局。加快建设渝昆高铁(川渝段)、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成渝铁路扩能江津至永川段,开工建设隆黄铁路隆昌至叙永段扩能改造工程。加快泸永高速、江津至永川至泸州北线高速、渝叙筠高速等建设,推进G353合江至江津段、永川至合江白沙快速通道、泸东大道等项目建设,打通毗邻地区“断头路”“瓶颈路”。
协同建立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主动承接重庆主城、成都及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协同川南渝西其他城市共同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整合提升现代制造业,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全国纸及纸制品产业基地、西南纺织制造中心和千亿级汽摩产业集群,推动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联动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推动泸永江1小时消费圈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消费中心。重点打造泸永江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共建100万亩优质粮油及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带、100万亩优质茶叶产业带、50万亩长江中上游晚熟龙眼荔枝产业带,做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协同融入内外互促的开放合作格局。积极参与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合力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拓展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铁路,构建通江达海、首尾互动的东向国际开放大通道,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融入亚太经济圈。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泸州港”铁水联运班列,争取开行至中亚、泛亚铁路班列等,加快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推进对外开放大平台建设,探索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江津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协同发展,推动申报永川综合保税区,积极探索设立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合作,联动黔北、滇东北协同发展。
协同探索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路径。强化生态共建共保,推进长江干流及沱江、赤水河、龙溪河、塘河、大陆溪河等支流生态廊道建设,构建蓝绿交织、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生态空间布局。共同推进长江上游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协调航运发展与水生态保护的关系。提升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能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
协同完善便捷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塑“巴蜀工匠”品牌,打造川渝滇黔结合部职业教育高地。深化公共卫生务实合作,推进医药、医疗、医教、医养融合发展,协同推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共同打造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构建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完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探索异地养老服务机制。共建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社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完善户籍迁移便利化政策措施,落实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和异地贷款机制。加密开行毗邻地区公交线路或公交化运营的客运班线,实现公交“一卡通”。
协同探索建立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建立项目统筹机制,总体谋划、联合审批、共同推进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探索建立财政协同投入、成本共担、税收分享等利益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