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23日,全省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第二次新闻通气会召开。今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司法厅、省总工会、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省工商联,持续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带来了什么?
会上介绍,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做到了五个“见行见效”──
一是在推动企业职工自主协商协调上见行见效。全省各地指导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职工10万余人次,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形势教育等活动2000余场次。在全省开展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月”活动,签订集体合同3万余份,覆盖职工200余万人。指导企业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和职业能力建设,举办企业大讲堂、职工夜校、困难职工帮扶、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
广安市指导企业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成立“党员调解队”,引导企业和职工树牢和谐劳动关系共同体理念。巴中市人社部门与本地重点企业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定期开展上门指导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用工管理水平。阿坝州指导企业签订行业性、区域性工资协议70余份,覆盖劳动者2800余人,已建工会企业工资协议签订率达100%。
二是在强化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协商协调上见行见效。全省各地防范化解劳动用工风险900余起。人社厅等10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方案。创新企业用工指导服务,免费发放用工指南,组织用工政策培训,服务新注册企业和重点企业6000余家。
巴中市召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座谈会,及时摸清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底数,掌握平台企业用工情况,指导企业加强用工管理。德阳市健全劳动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实现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自贡市实现三级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实体化运行,吸纳同级社会治理机构3300余个。成都市上线“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健全数字赋能决策监管机制,推动劳动纠纷化解工作变“处理”为“治理”、变“调解”为“预防”。
三是在创新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上见行见效。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80家。打造职工满意的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品牌,开展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选树活动,共评选出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210名、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50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88家。
南充市探索建立“一岗双证”、“一岗多证”制度,畅通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发展通道。阿坝州开展青年业务骨干联系企业,帮助企业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自贡市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作用,协同培育劳动关系和谐企业4家。
四是在优化劳动关系法律服务上见行见效。全省共宣传解读劳动关系法规、政策3000余场次,开展企业“法治体检”与劳动合同普查等法律服务专项活动,提供法律咨询16万人次,服务指导企业7600余户,覆盖劳动者32万余人。开辟农民工服务网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深化“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法律援助受援3万人次。凉山州积极开展彝汉双语政策法律宣传解读,成立“法律援助驻仲裁院工作站”,着力强化和谐劳动关系法治保障。内江市法律援助中心办理涉及农民工维权案件942件,挽回经济损失734万元。
五是在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上见行见效。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扎实开展“零欠薪”行动、“清零”百日行动、“利剑”行动等系列专项活动,创新推出重大项目“挂联包”、开辟“全民拍”欠薪维权渠道、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等系列举措,全省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和金额同比下降27%、9%、19%,在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年度考核中,我省今年跃升到A级,首次挺进全国“第一方阵”。集中检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00余家。推行调解建议书、委托调解、调解协议仲裁审查确认等措施, 引导当事人柔性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眉山市深入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检查企业894次,补签劳动合同930份,追讨劳动报酬600余万元。宜宾市着力构建市、县、乡和园区调解工作体系,形成全覆盖、多层级、重预防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新格局。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