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6日,四川观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上市,成都A股上市公司成功突破100家大关。借此契机,由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办的观想科技深交所上市仪式暨“成都企业走进交易所”新经济专场创投研学训练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举行,近20家成都新经济企业来到现场,感受上市氛围。
四川省国防科工办主任雷开平,四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群刚,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卢铁城,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周努,四川观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强,观想科技特邀嘉宾蒲济教授、文家智,成都高新区相关领导敲响开市宝钟,光华俱乐部理事长向宏、成都市经信局有关领导、成都科创投集团董事长裴玉生、民生银行成都分行行长马骏、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勇作为观礼嘉宾见证敲钟时刻。深圳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主任、四川省国资委副主任阙紫康代表交易所向观想科技赠送了上市纪念品──创业牛,以此祝愿观想科技开拓创新、引领未来。
在活动现场,多方共同发布了《持续建设“交子之星”上市综合服务平台 壮大成都新经济创投研学训练营 共促成都都市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倡议》,希望进一步激发成都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热情。
成都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成都市境内外上市公司128家、过会待发12家,共14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00家(创业板30家,科创板12家),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十。其中,成都高新区境内外上市及过会企业已达55家,占成都市的40%,今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6家,位列中西部第一。
成都高新区相关领导表示,作为观想科技成长的沃土,成都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秉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金融创新,以金融服务提升产业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服务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近年来围绕主导产业和创新生态链,建设了上市后备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上市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股改一批、储备一批”的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和“上市培育梯度化、上市服务标准化、问题解决个性化、扶持政策链条化、上市培训体系化”的“五化”分类服务体系,启动实施了“上市公司数量倍增、上市公司市值倍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人才提升”三大行动计划,构建和完善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不断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观想科技敲钟,成都A股企业突破100家
观想科技成立于2009年,以自主可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军工行业的应用为核心业务,立足于国防装备自身信息化、装备管理信息化领域,为客户提供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智能武器装备管控模块等相关软硬件产品及服务。公司采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等多种创新路径,形成了强大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本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2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本次发行不涉及公司股东公开发售股份,每股发行31.50元。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自主可控新一代国防信息技术产业化建设项目、装备综合保障产品及服务产业化项目、研发联试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在活动现场,观想科技董事长魏强表示,成都良好的营商环境、浓厚的科技氛围为观想科技提供了赋能,下一步,观想科技将开启新征程,一方面持续推动企业自身做强做大,同时将积极带动区域企业增强实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观想科技将强化企业意识,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
作为观想科技的保荐机构,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勇致辞表示,本次成功登陆创业板,为观想科技插上了资本的翅膀,相信观想科技将会用好募集资金,发挥资本市场优势,在业务上取得更大突破,以优异的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的厚爱,一创投行将一如既往履行好持续督导职责,为观想科技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活动现场,深交所西部基地专家介绍,深交所西部基地是西部地区首个由证券交易所派出常驻服务团队的综合性服务基地,也是深交所在西部地区的唯一一级基地。目前,深交所西部基地正积极践行产业链培育新理念,大力开展资本市场培训活动,支持企业投融资及发行路演、上市仪式举办,创新联合培育模式,助力四川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空前机遇,成都正加快支持企业成长
自1993年成都市第1家企业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开启了资本市场“成都军团”的发展进程,迄今已近30年。至观想科技正式上市,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苏州、南京、无锡、宁波后,第10个A股上市公司总数破百的城市。
近年来,成都也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成都市企业科创板上市扶持政策》《关于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促进公募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工作方案》等专项政策,正加快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若干扶持政策》,形成了精准供给、动态优化的政策支撑体系,切实推进上市公司提质增量。力争“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15家上市公司,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200家。
与此同时,成都致力于培育适应市场发展新主体,实施“双百工程”和“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围绕企业营收增速、规模、估值、研发投入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选百家重点企业和百名优秀人才,召开2021“双千”“双百”“梯度培育”专场发布会,同时为企业成长发展提供政策、场景、空间、金融等方面专业化服务。截止2021年三季度,市级累计培育梯度企业1318家,其中2021年新入库724家,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28.9亿元,同比增长52.8%。累计培育新经济双百企业253家,前三季度动态调整的百家重点企业实现营收478.7亿元,同比增长54.5%。并一直持续推动新经济企业的金融服务和补链强链扩链,在场景营城、要素集聚、生态创新等领域挺进无人区,为探索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上市企业贡献力量,走出一条成都特色路径。
日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落地。展望2035年,成都将基本建成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都市圈。面向当前机遇,置身成都培育企业的热土,相信具有未来指向的新经济体将快速涌现。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