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黄水镇激活基层党建“三微”功能做实4大服务

2021-12-07 21:1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以前商家都是以自己利益为先,恶性竞争导致经营收入不升反降。现在建立了商圈党小组,打造了党小组活动‘微阵地’,以此协调和引入外部资源,让整个商圈发展更加有序有力,商户也得到实惠,大大小小的问题能通过党组织牵头,协商解决。”12月7日,在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板桥社区老川藏路美食商圈的党小组微阵地上,商户们正在讨论如何让美食街的生意更红火,说起最近的变化,“板桥猪耳朵”商户、“艾家大院”等45个餐饮商户竖起大拇指。

双流区黄水镇党委书记夏勇与板桥社区商家联盟一起探讨如何让“微阵地”发挥实效

党小组微阵地建在商圈,开启商家微服务直通车,不仅解决黄水镇商圈车辆乱停乱放问题,而且通过“面对面”探讨,不断增强商家亲近感和归属感。不仅如此,依靠党小组微阵地成立的商家联盟对整个商圈业态圈和形态圈,商户人人都有表决权,人人都能参与规划发展,真正实现商户自治,让商户当好社区出谋者。

板桥社区商家联盟党员之家

这一幕只是黄水镇在探索基层治理中的一个缩影。在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中,黄水镇围绕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1个主线,社区党建引领,党小组响应,党员参与、社会力量主动融入,创建党小组活动“微阵地”。以党小组为单位,分别在院落(小区)、商圈、景区、企业、党员家庭(党小组长家、党员家)等生产生活场景因地制宜打造党群服务站,构建3分钟党群服务圈,畅通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记者在板桥商圈党小组“微阵地”看到,这里不仅有党员活动阵地、党建标识标牌、党务公开栏、党员先锋岗,还有党员志愿站、党员充电站等功能。
 
 楠柳社区第三党小组建在党小组组长堂屋里。

党小组“下层”服务,不仅分了商户之忧,还圆了居民之盼。黄水镇杨公社区四组由130多户居民组成,是典型的统规自建小区。小区管理难、环境卫生差一直是居民关注的重点。杨公社区第四党小组党员李泽春、袁瑜夫妇主动将自家院子整理出来,作为党小组活动阵地,小组成员定期在这个接地气的农家小院开展“微党课”。在当月党小组每月固定的主题党日活动中,17名小区党员进行了常规性的“微党课”学习后,对小区治理进行了“说事议事。

“我们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等配套,环境卫生一直是个问题,小区居民反映强烈,大家说说该咋办?”党小组长谭敬明首先抛出了议题。紧接着,党小组成员们展开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商定:将这个区域划分成10个网格,由10名党员包片负责环境卫生,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

小区党员包片开展志愿清扫活动,小区环境卫生立刻得到改善,在党员的率先垂范下,小区居民也站了出来,加入到爱护小区环境卫生的志愿服务队伍当中。小区居民刘义便是其中一位,她高兴地说;“不仅小区干净整洁了,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增强了。”

黄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水镇是双流“三区三廊三新城”主阵地,现有50户以上的散居院落87个。如何发挥党小组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更好的服务群众?今年以来,黄水镇通过社区党委抓党支部、党支部抓党小组、党小组抓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围绕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1条主线,激发基层党建3微功能:建设党小组微阵地实现微治理、打造微课堂开展微教育、实施微服务解决微民情;做实4项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代办政务服务、特殊人群关爱服务、新兴人群发展服务;强化五个保障即组织保障、经费保障、政策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

“经过一年到探索,黄水镇的“1345”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模式正在不断深化”。黄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1345”治理模式是将每一名党员都连在线上、抓在手上,激发出党建的全新活力,不断激活党的“末梢神经”,进一步激发党小组及党员的战斗力、引领力、服务力,既凝聚人心鼓舞干劲,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1米,从而助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

据了解,黄水镇建立了以镇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相关治理模式,为不断推动“1345”治理模式提供人力物力保障;同时,在经费上,黄水镇采取划拨、补助、自筹的三个一点资金保障举措;在政策上,镇党委将每年对中央省市区涉及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确保上级政策在全镇落地落实,对各类服务政策、特殊关爱政策、创新创业政策及群众需求通过“明白卡”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让群众知晓政策、享受政策、可感可及、感知党恩;而在制度上,党小组通过固定党日活动制、党群说事议事制、党群服务站《资源图》《需求图》《服务清单》以及党员联系服务台账的“两图一表一台账”制度,同时,通过制定年计划、季研究、月实施、日收集的机制保障,确保把4大服务做深做细做实。

“通过党组织“下沉”,广大群众参与,各社会力量协同,让服务更加走心,群众更加贴心,共建共治共享场景不断呈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也在实践中逐渐成型。”黄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以小区(院落)商圈、两新组织为单位、在桃荚社区、楠柳社区、板桥社区美食街、华宇安保、空港花田景区等建设11个党建微阵地。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提升“1345”治理模式,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黄水经验。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