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有多少鸟儿与我们相伴而居?这个周末,成都第四届市民数鸟活动,拉开了成都“鸟口普查”的序幕。广大市民、观鸟爱好者走出家门,与身边的鸟儿来了一场“亲密接触”。
本次数鸟活动以绕城高速内公园绿道为主,既有浣花溪公园、百花潭公园等传统闹市区的公园绿地,也有青龙湖公园、北湖公园、锦城公园等相对新近的公园绿地,还有锦江(南瓜滩)、沙河(东光)、兴隆湖等湿地,以及部分居民小区,共计涉及近20个点位,近200人参加。
据悉,成都观鸟会对所有提交的记录进行整理和统计,合并同日举办的首届青少年观鸟赛记录,本次市民数鸟活动共记录野生鸟类103种9286只。与2007年31种20938只、2012年41种26844只和2017年68种9728前三届市民数鸟活动记录到的鸟类相比,本次数鸟活动记录到的鸟种数明显多于前3次,数量与第三届基本持平。
骨顶鸡(2898)、夜鹭(522)、斑嘴鸭(510)、绿头鸭(453)和苍鹭(309)是数量最多的前5种水鸟。记录到82只赤嘴潜鸭,是近年数量最多的单季记录。
灰椋鸟(931)、丝光椋鸟(301)、黑尾蜡嘴雀(211)、淡色崖沙燕(147)和白颊噪鹛(168)是数量最多的前5种陆鸟。
本次数鸟活动在兴隆湖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物种青头潜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花脸鸭、黑颈䴙䴘、普通鵟、游隼、凤头鹰等在兴隆湖和锦城公园等地有记录。北湖记录到白秋沙鸭。三趾鸥继续在南瓜滩一带停留,估计会在成都越冬。
成都观鸟协会会长沈尤表示,从统计结果看,一方面,各个公园绿地、河流湿地等公园城市生态空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能够为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级的鸟类提供栖居环境。另一方面,在公园城市建设进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各类生态空间的自然性,为鸟类等野生动物的留居提供充要条件。
沈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在走近鸟类栖居环境时,需要做到不破坏鸟类栖息地,不对鸟类造成惊扰,人鸟和谐相处,共享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成都观鸟会等机构将参考本次活动结果,着手编写《成都市区观鸟指南》第四版。
(记者 王琳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