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记者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获悉,日前,经省政府同意,《四川省“十四五”城乡人居环境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面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助力建设“美丽四川”。
城乡人居自然生态环境长足改善。初步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环境,区域自然生态本底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改善,乡村山水田园系统有效保护,城乡人居环境融合发展,城乡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建设环境和谐统一的空间形态基本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综合承载能力、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保护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传承城乡历史文脉,全面完成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新增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达到65%。城市绿色空间整体优化,绿地系统、公园体系更加完善,园林绿化品质大幅提升。
乡村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小城镇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培育创建100个“经济发达、配套齐全、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治理完善、辐射广泛”的省级百强中心镇。建制镇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97%以上的行政村。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得到有效改善,传统村落活化利用取得明显效果。
人居环境建设模式逐步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绿色建筑覆盖面更广,智能低碳建造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建筑用能结构加快优化调整,有效促进全省建筑节能低碳发展。
城镇住房条件持续改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率新市民、青年人达到10%以上,新建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100%,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达到825万人以上。住房居住品质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人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城乡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构建城乡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以科技引领创新城乡治理模式,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整体智慧水平显著提升,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显著提高城乡人居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
到2035年,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美丽四川、美丽家园基本建成,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有机相融,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城乡人居空间载体和文化氛围。宜居、韧性、智能、绿色、人文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住有宜居,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全面提高乡村建设水平,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成生态自然协调、空间环境优良、社会环境和谐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形成以“城市体检为基础,公园城市为目标愿景,城市更新为主要路径,低碳绿色、传承文化为标准”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四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