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算生态系统的“GDP”成都环城生态区开展GEP评估

2022-01-07 10:15:00   成都商报

日前,成都环城生态公园100公里一级绿道全线贯通,环城生态公园正式“串珠成链”。这条镶嵌在成都的“翡翠项链”,将对成都的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又将如何促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近日,记者从成都天府绿道集团获悉,成都环城生态区开展了GEP评估项目,还将编制环城生态区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与转化方案,促进环城生态区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实现生态资产、生态产品可持续供给。

创新提出GEP评估技术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服务。

据环城生态区GEP评估项目相关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所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刘勤博士介绍,项目构建了一套专门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框架来测算环城生态区的价值,包括了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24项三级指标,开展了大量实地调查(包括景观调查、148个土壤样品和49个水样测试分析,112个植物样方和5条动物样线,335份公众问卷调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服务功能监测系统(包括自动气象站、植物生理生态系统、水位计、红外相机等32套固定设备)。

“该项目有助于科学系统评估环城生态区综合价值,探索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机制和路径,提高公众对生态价值的认知和消费,推动政府和市场绿色投资积极性,指导环城生态区综合开发建设与管理,促进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刘勤说。

生态环境效益提升明显

据刘勤介绍,通过半年的初步调查与监测,发现环城生态公园逐步建成产生了一些积极的生态环境效益,比如“冷岛”效应。“随着不透水地表的增加,大多城市的热岛效应比较明显。但是反过来,环城生态区的修建,为城市带来了冷岛效应,根据监测,在夏季高温天,环城生态区能够降温1.0-2.5℃。”

除了温度,噪音也有改善。刘勤表示,根据监测,宽度50m左右的林带噪音消减能力大约是6-10分贝。同时,经过环城生态公园的生态修复与管理后,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也有所提升,根据调查,环城生态公园常见陆生维管束植物493种(包括人工栽培保护物种15种)、常见陆生脊椎动物163种(包括保护物种7种)。

“此外,环城生态区的湖泊、沟渠水质有明显改善,逐渐提升到Ⅲ类甚至Ⅱ类水。公园绿地平均碳储量也达到了每公顷117.25吨,对整个城市的节能减排也有很大效果。”刘勤表示。

实现生态产品可持续供给

绿水青山如何转变为金山银山,是GEP所研讨的课题之一。

“现在的生态价值是一个潜在价值,或者说是生态系统方面的价值,还不是直接经济价值。在之后的研究中,我们会配合相关部门对生态价值进行价值实现和转化的研究,探讨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模式,把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刘勤表示。

刘勤举例说,生态价值的转化,更多研究的是非商品属性的价值转化,比如环境质量、气候调节、景观美学作用等等,要通过市场化的方法把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可以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农文旅消融合等。比如说这个地方生态环境好,那么这里种出来的大米就要比其他地方的好一些。通过这种生态溢价的方式来实现价值增值。”

据悉,本次环城生态区GEP评估项目实施期限为2021年至2024年,对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中后进行3期评估。编制环城生态区的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与转化方案,最终促进环城生态区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实现生态资产、生态产品可持续供给。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