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探讨三星堆文化国际传播,这场座谈会召开

2022-01-16 13:1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月15日,三星堆文化国际传播座谈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历史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协办。

座谈会上,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传播学者打破学科壁垒,畅所欲言,探索多学科交叉研究、学术与实务交流合作的路径与模式,为三星堆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视野。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向宝云,四川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李想,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分社社长黄庆斌出席会议并致辞,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段渝主持会议。

观点碰撞:三星堆考古新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唐飞介绍了三星堆考古发掘及考古资料出版工作的最新进展,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文化国际传播方面所做的工作。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德安对三星堆相关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偏差提出批评,并期待各界共同努力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语言进行传播。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罗二虎通过比较三星堆文化与其他中华早期文明的异同,讨论了三星堆(早期巴蜀)文化圈的分布范围与发展阶段。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剑结合成都平原的最新考古发现,对三星堆文化的远源、近源和前身做了初步判断。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万娇针对牟托一号墓所反映的其与成都平原的联系,指出这里可能是当时成都平原与岷江上游地区沟通的重要通道之一。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杨骊通过对长江流域和中原地区殷商时期出土玉器的比较,指出三星堆玉器更强调神权,更富有神话叙事色彩。

“破墙立桥”:多领域推进三星堆知识普及化

关于三星堆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操慧认为,在国际传播上需要让三星堆从可选变为必选,其目的不是探讨考古或者历史,而是以此打破壁垒、搭建桥梁,构建全面、客观、友善评价中国的舆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骆世查指出,三星堆文化在海外传播中的知识普及化和大众化书写有赖于后续的非虚构写作、文学新闻、影像化项目等多领域的不断推进。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认为,三星堆文化的国际传播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即文化价值的梳理、话语体系的构建、传播策略的甄选。

金沙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员姚菲介绍,面对三星堆新一轮发掘的历史契机,金沙将持续以古蜀文明为主题,以学术共建深化合作内容,开展多层次、宽领域、高规格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实习记者 潘阳薇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