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推进《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贯彻落实,1月17日,记者获悉,作为成都市首批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单位,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立足“投、收、运、处”四个环节,率先成立全市首个垃圾分类处置中心,建成了肖家河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通过寓教于乐的体验式互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新平台。

记者了解到,肖家河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占地面积约为200平米,分为上下两层。其中,一楼为知识科普馆,重点展示了垃圾为什么要分类,主要内容有环境意识的唤醒、垃圾围城等。通过实景沙盘、多媒体LED曲形屏幕和有声读物的互动科技,生动形象展示了肖家河街道辖区内每日垃圾产生情况,以及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危害,引发参观者思考与启迪。此外,同在一楼的科普体验区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肖家河街道垃圾分类“肖+模式”、垃圾分类的体系与处理、资源的再次利用、居民能做哪些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特色等。

二层为互动体验馆,分布DIY展示区、手作区、休闲区。这里设置有垃圾分类投球竞技、接垃圾游戏、捡垃圾游戏、垃圾分类知识大比拼、垃圾变废为宝交互游戏等多个互动科普体验项目,参观人员通过物理装置和多媒体互动,亲身体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记者看到,展馆运用合理的布局打造合理的动线,划分功能和展陈区域,沉浸式将垃分产品融入展陈,适当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实现参观与互动融合,通过先进技术将垃圾分类过程、垃圾处理工程形象逼真、丰富有趣地展示出来。

据介绍,肖家河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以科普馆为载体,引导中小学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参观、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参与率,真正做到源头减量,可再生资源再回收、再利用,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下一步,肖家河街道将进一步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以教育基地为载体,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公众开放日,有序组织辖区居民、中小学生到处置中心进行参观学习,以此带动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性。同时与辖区中小学合作,建立“家、校、社区联动”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机制,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成为新风尚。(记者 吴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