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雅安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创建雅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
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根据协议,五方将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首要目标,构建“一核三片多基地”总体空间架构,实施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主体能力倍增、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和制度政策体系完备七大工程。通过提升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要素集聚三大能力,实现茶叶、花椒、冷水鱼、牛羊及伴侣动物、林竹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产业跨越式发展,拉动周边延伸产业迭代升级,显著提高雅安现代农业科技核心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全面赋能,雅安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建成川藏铁路线上辐射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值特色绿色农业硅谷。
资源优势禀赋佳 现代农业基础牢
被誉为“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的雅安,具备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无论是青藏高原的畜牧业、云贵高原的果蔬产业,还是盆周山区的林竹、茶产业等均能在雅安找到落脚点。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千年前,茶祖吴理真植茶七株于蒙顶山间。沐浴晨雾而醒,迎着暖阳而长的一片绿叶,生了千年,年年“报春”。
这片绿叶在制茶大师的手中,经过不同的工序,用热水冲泡后散发出不同的香气。有的绿如涟漪,细嗅之下如春风拂面;有的红如琥珀,浅尝之后方知岁月滋味。
据统计,2021年,雅安市茶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81.23万亩,茶叶产量10.90万吨,综合产值达200亿元。
农业的发展,造福的是耕耘它的一方百姓。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雅安农业农村发展势头强劲,特色优势农业蓬勃发展,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茶产业带、果蔬产业带、果药产业带布局全面形成,为雅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开好了头。
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村民魏成军得知五方携手共同创建雅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消息十分高兴。他说:“茶的品质和产品与土质有很大关系,这个中心建成了,我希望能研究一下土壤改善这个难题,让茶农的收入更高。”
魏成军举了个例子。他家的四五亩茶园不连片,同样的品种,同样的管护方式,但是茶叶产量却有差别。“雅安的气候很适合种茶,作为茶农,我对未来很是看好。”魏成军高兴地说。
签约仪式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首席科学家吕火明也表态:“我们将立足更高站位、瞄准更高起点、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为雅安农业产业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
定位清晰站位高 创新发展潜力足
2014年9月,中国扶贫基金会以猕猴桃电商探索为契机,开启“互联网+扶贫”的探索,逐步培育出社会企业“善品公社”。在社会力量的支持下,这个发源于雅安的创新项目已经在全国数十个县上百个农村落地实施,帮助全国上百种农特产品打开销路。
名山区万古镇安吉村的名建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忠首次“触电”就尝到了甜头。这种甜蜜也一路南下,大渡河畔的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志伟也感觉浸在了蜜罐里。
雅安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消息传来,两位理事长充满期待。
“该中心整合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以企业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着力打造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在我看来,这为果农发展特色种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李世忠说。
王志伟也赞同李世忠所述。他说:“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果农,进一步坚定大家的发展信心。”
雅安拥有独特而丰富的山水资源禀赋,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向通道的桥头堡,也是推动藏、羌、彝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
雅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的重要举措。雅安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在雅安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共同创建立足雅安、保供西藏、服务成都、承接滇黔渝的雅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产业发展探索新模式、提供新经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雅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科技厅副厅长景世刚表示,下一步,科技厅将积极助推雅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力配合雅安市委、市政府,与兄弟部门和单位一道,主动作为,履职尽责,支持雅安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焦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