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级非遗芦山花灯“跩”进重庆洪崖洞

2022-02-13 12:3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三大花灯之一的芦山花灯走进重庆洪崖洞,在灯火辉煌、人流如织的洪崖洞中,开始一场传承芦山历史文化与现代的花灯舞蹈展演。一时间,仿佛穿越历时千年,芦山人民自然、乐观、淳朴的地域性格特征在欢快、轻松的“跩”步中跃然而出。

芦山花灯属于又唱又跳的情绪歌舞,也是自娱自乐的民众艺术,有较强的农村文化属性。古花灯戏多为一幺妹子一花鼻子“二人转”的形式,说趣斗唱,现代逐渐演化为集体歌舞,多表现一种欢快、热闹的场面及轻松、幽默的氛围,作一些诙谐的表演或说一些年节吉利话,或是带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小戏,多是表现欢快、喜悦的心情。风格活泼清新、健康朴实、开朗豪放、乡土气息浓厚。

芦山花灯发源于农村、多取农村题材、并在农村表演主角在传统表演中也是按照农民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来表演。演出不分场地,表演通俗、朴实、活跃。从风格来看,芦山花灯最大的特点是“跩”,即舞蹈中通过胯的左右崴动带动腰和上身向相反的方向摆动。舞蹈表演时强调腰往上伸,不能放松跺在胯上。芦山大部分地区地处山区,许多农村山路崎岖不平。即便平坝地区,在稻田、水沟狭窄的边上行走也不太顺畅。为了保持身体平衡,逢山路、沟渠田坝必然跩来跩去,当这些日常动作被吸收、美化以后,就形成了花灯舞蹈的“拽”步。

芦山花灯作为一种在民间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表演门类,息息相关于人们的生活。它的内容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并通过整体轻松欢快、幽默诙谐的形式深入人心、植根民间。如今在民间,不管是在节庆日还是平日里,在广场还是在公园,总是能见到人们成群结队跳花灯舞的场面。作为古庆坛文化的一个主要分支、一种精神载体,花灯在舞蹈形态中渗透着芦山人民最为真实的“语言”自我,体现了芦山人民顽强乐观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表现出鲜明的人文情感、生活状貌和地域特征。

为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战略机遇,雅安市芦山县不断加强同重庆的文化交流,此次芦山花灯“跩”进重庆洪崖洞,是成渝地区加强文化交流、增强巴蜀文化自信的写照,未来,基于芦山县将继续重视芦山花灯的保护和推介宣传,这一芦山县代表性民俗文化还将在更多人面前大放异彩。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宫小昀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