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2月12日晚,随着四川大剧院舞台空间的360度旋转交错,身着绿军装的演员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铿锵有力地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正值虎年新春,为弘扬中国人民志愿军奋不顾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月12──13日,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创排,以抗美援朝战争作为历史背景的大型曲艺音乐剧《成都家书》在四川大剧院再度上演。作为四川春节惠民演出的重要内容,该剧通过传统艺术的手法再现了四川儿女在赴朝作战期间,用一封封“家书”传递真情,弘扬家国情怀的悲壮历史。12日晚现场,近800名群众及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百余名官兵观看了演出。
相比抗美援朝战争宏大的历史背景,《成都家书》以小见大,着眼于朴素的细节向观众传递动人的力量。剧中人物群像丰满,有家境富足,但充满理想主义偷偷参军的雷芳芳;二次入伍,每晚抱着未婚妻赠予的绣花枕头入眠的班长魏草堂;在解放战争中倒戈,扬言要在战场杀敌建功,并常常给母亲写信,吹嘘自己英雄壮举的原国民党中央军兵胡天柴;也有不识字,只会将击毙的敌人画成圈寄给父亲的神枪手孟一枪……他们在保家卫国的同时,与家人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在曲艺艺术的包裹下,这些书信有温度,有细节,在平实的叙述与问候间,体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真实情感。

“人为啥子要打仗哦?”“人为啥子欺负人哦?” 面对观众,《成都家书》还表现出对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生命追问。“当年参军赴朝的战士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我们希望能还原他们在这个年纪该有的状态,塑造舞台表演的多样性。”导演杨佳音认为,无论多么宏大的作品,对于现代观众而言,直击心灵并不是去欣赏沉重,嬉笑怒骂间照样能有打动人内心最深处的地方。
《成都家书》是四川省曲艺研究院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重点创作剧目,也是2021年度四川省重大文艺扶持项目、四川艺术基金重点项目立项资助项目,旨在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将这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和传扬。据悉,《成都家书》从提出创作构想到搬上舞台,历时近两年。剧组先后组织了采风活动、数次内部研讨会和数十次剧本修改。在采风期间,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曾对主创团队坦言:“不要叫我英雄,英雄们都没有回来。”正是这样一句话奠定了剧目“在史诗叙事中挖掘细腻情感,在英雄壮举中捕捉平凡故事,在血色浪漫中塑造生动人物”的创作基调。
据介绍,继四川大剧院的两场演出之后,本次春节惠民演出还将于2月19-20日在成都新声剧场上演。之后,该剧还将继续提升打磨,代表四川参加于今年3月11日至4月3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三届东方名家名剧月展演,继续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宫小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