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就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和数据审核工作进行通报表扬,在全国337个地级市环境监测站中,四川省内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省达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四川省巴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受到通报表扬。
地表水采测分离监测数据是分析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考核评估水污染防治成效、支撑环境执法的重要依据。下面,一起来看看获表扬3地的经验做法吧!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四川省内江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7年12月以来,内江站共接收并分析国家采测分离样品10501个,共上报采测分离数据50期,出具采测分离及相关报告78份,获得手工监测数据35360余个。
保障服务“建专班”。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开展分析工作。监测人员24小时保持联系通畅,确保第一时间接样,第一时间开展监测分析,第一时间审核数据,第一时间上报监测数据。
监测分析“白加黑”。采测分离参照环境监测应急响应制度,监测、分析、质控、后勤保障等部门延长工作时间,分组倒班,实现环境监测力量24小时在岗。
质量控制“全过程”。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贯穿于采测分离的全过程。配备工作经验丰富、熟知监测流程和监测质量标准的监督员进行督导,采用平行样测定、密码样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等质控手段确保样品分析过程严格符合监测技术规范要求,保证监测数据客观性、准确性。
主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
──四川省达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达州站在工作的统筹安排上,把接收采测分离监测工作列入全站年度的首要工作目标任务,并从两方面着手确保工作落实。
一是狠抓业务培训。围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采测分离管理办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规定,他们精心组织监测工作人员开展集中培训;同时,统一安排担当意识强、文化学历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具体的采测分离监测分析和数据编报工作负责人,通过现场演示开展传帮带实践教学。
二是狠抓督促落实。坚持站领导24小时带班,随时接收采测分离监测任务,示范引领,做好榜样;同时,站长亲自督导,并陪同监测分析人员一起加班接收样品,加班开展监测分析和数据信息编报。2021年,该站共接收完成了160个工单、2800瓶样品的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采测分离样品的监测任务,及时、准确上报监测数据5000个。
“543模式”高效推进采测分离工作
──四川省巴中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2021年来,巴中站 “坚持五个必须、强化四类学习、做到三个第一”,全力推进采测分离工作。
坚持 “五个必须”,强力推进质量管理高效运行。全站分析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测方法必须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选择,监测仪器设备必须规范化管理,标准物质使用必须开展期间核查,关键试剂和耗材必须严格落实管理程序。
强化“四类学习”,不断提升采测分离业务能力。先后组织参加国省业务学习培训,并定期组织全站中层以上集中学习,同时实时开展专项研讨学习,常态化抓好网络交流学习,构建立体化学习体系,进一步提升全站业务能力水平。
做到“三个第一”,全面保障监测工作高效及时。严格执行采测分离相关制度,主动对接第三方送样人员,并在接收样品后坚持做到:第一时间下达监测任务,明确监测记录和结果上报时限;第一时间开展分析工作,坚决杜绝超时分析样品,规范填报监测结果;第一时间整改问题,落实专人跟踪整改,以此全面保障监测工作及时高效。
事实上,四川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业务能力提升,在采测分离工作中,全省各驻市(州)监测站始终严守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通过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不断提高监测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业务技术培训,苦练内功持续增强质量意识,在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技术水平、数据信息化水平上持续用力,有效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通过规范操作、精准分析、严格审核,确保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采测分离相关工作高质量完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