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履途】全国政协委员益西达瓦:带着“民政题”上两会

2022-03-02 20:4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即将启幕,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即将上京赴会,这也将是本届政协委员最后一次集体亮相。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此次带来了什么新提案?细数五年履职路途,他一直在关注哪些领域?

委员名片: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

“既是建言人,又是落实者。”五年来,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的很多建言素材都来自他的本职工作和履职活动。从养老到民政救助体系,从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到促进新时代家庭建设。作为四川省民政工作主政者,也是一名“老民政人”,他的提案聚焦民生保障,无不与民政事业息息相关。而民政工作是个“细心活”,无论覆盖面从何说起,落点都是关心“人”。

曾二谈养老 为老年人“有质量地养老”发声

2018年,本届政协会议伊始,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养老”频繁出现在代表委员议案、提案和建议中,成为当年两会上民生领域最热关键词之一。2018年益西达瓦就表示,应尽快制定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督。应推动服务内容从单一生活保障,向提供医疗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照护转变。

次年,益西达瓦就把目光放在了老年人养老过程中的精神文化需求上。面对彼时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身份不明”、“发展滞后”、“管理不顺”的状况。他建议,要尽快明确全国统一的老年大学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老年大学的建设、管理与发展工作;尽快启动《老年教育法》的立法程序、颁布《全国老年教育工作条例》;尽快明确老年大学定位和性质,确保老年大学有机构建制、有人员编制、有经费保障、有场地设备等。

在益西达瓦的推动及“各方努力”下,四川“养老答卷”愈发完善,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如:修订了《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初步构建了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又如:创新推动农村敬老院“四个转变”,有担责机构、有服务场所、有人管事的农村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实施“百千万养老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养老志愿服务队伍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施公共服务适老化改造提升10项行动等。今年四川还提出,要重点做好建设100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从社区到家庭 建言深入社会治理毛细血管

“十四五”初期,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东风吹遍巴蜀大地。2021年年初,四川本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全部完成。“后半篇文章”如何落笔?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便成了益西达瓦在2021年两会上的重点议题之一。他提出,要在机制、法律、政策、人力、资金、项目作保障。要从建立城乡社区治理领导推进机制、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理顺治理运行机制、推动资源下沉社区、规范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

今年,他的视角从社区投入参与社会治理的更小单位──家庭。

2022年,益西达瓦携《关于促进新时代家庭建设的提案》而来,他通过日常工作与调研发现,很多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家庭,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也在家庭。在益西达瓦看来,究其因除了“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还在于现有的家庭公共服务职能零散分布在民政(孤弃儿童保障、儿童收养、儿童救助保护)、卫健(生育、家庭健康)、教育、妇联(家庭教育)等部门,导致彼此之间制定的家庭公共服务政策碎片化。同时,能够提供家庭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或企业发育不健全,家庭公共服务人才缺乏等。

益西达瓦建议,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家庭公共服务职能职责进行有效整合,自上而下新成立或者明确指定负责家庭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统一负责统筹指导家庭建设,制定、实施家庭公共服务等相关政策。同时,制定软硬件保障补短政策,明确家庭公共服务预算专项。拓展满足特殊群体和不同人群需要的兜底和个性化服务。

家庭服务要“活起来”,社会力量不可缺。益西达瓦建议,要畅通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家庭建设的渠道,尤其是在家庭公共服务模式选择上,积极探索“公办民助”或者“公办民营”的模式,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调动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增强家庭公共服务社会化供给能力。人才又如何破题呢?他建议推动在高校(高职)设置婚姻家庭、养老育幼、社会工作等亟需的专业及课程,同步建立人才职称评定、考核激励等机制。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