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你】全国政协委员何天谷:建议进一步摸清四川生物多样性“家底”

2022-03-03 18:41: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在广袤的四川,到底孕育了多少种生物呢?2022年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何天谷给记者盘点了一下:“四川有高等植物1万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有脊椎动物近1300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5%,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97种,位居全国前列;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387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

据了解,近年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持续增长,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阶段成效,全省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30处,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也有效恢复。

委员名片:全国政协委员  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四川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何天谷

建议编制专门规划

摸清四川的生物多样性“家底”

但在何天谷看来,目前还存在着生物多样性本底未完全摸清的问题。“在已开展的物种调查中,主要聚焦在以大熊猫等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植物,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制度的实施,长江上游四川段的水生生物本底情况也亟需跟踪调查和监测。”

此外,何天谷认为,四川生物多样性检测网络目前还存在观测覆盖范围小,新技术应用不够,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针对目前四川生物多样性“家底”尚未摸清的现状,何天谷建议国家支持和指导四川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将四川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重点区域调查评估纳入其中,并予以资金及技术支持。

“建议国家支持四川分区域(流域)、分阶段构建多层次的生态观测网络,覆盖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重点保护与监管区域”,何天谷认为,分区择址构建覆盖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标准化的生态观测站网络,将有利于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的台阶。

提升三星堆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水平

扩大国际影响力

同时,作为一名文史工作者,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每一次考古“上新”都牵动着何天谷的心。“目前三星堆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场馆建设、配套设施、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数字体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

何天谷在提案中,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并进一步提升四川考古装备水平,在推动构建集文物展馆、数字体验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研学中心、文创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等为一体的博物馆群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三星堆文化遗址考古科研、考古标本管理和出土文物保护修复能力水平。

此外,何天谷还建议,支持构建三星堆文化遗址研究平台,深化学术研究与交流。推动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交流合作,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三星堆考古成果整理、历史研究和价值阐释,推出一批高水平集成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古蜀文明国际学术影响力。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 实习记者 潘阳薇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