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他曾在四川隐姓埋名造核潜艇

2022-03-04 09:29:00   四川观察

3月3日晚8点,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入选“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而他隐姓埋名、扎根奋斗几十年的地方正是四川。

1970年8月30日,在四川夹江大山深处的“九〇九”基地,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研制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心脏──核动力装置开始运行了!

彭士禄在909基地工作照

这一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大家欣喜若狂,而总设计师彭士禄却在闷头大睡,在这之前,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在1988年9月27日之前,彭士禄这个名字,鲜有人知。当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后,他才作为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走进人们的视野。

彭士禄在909基地工作照

而在这之前,他隐姓埋名30年,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无产阶级革命家、烈士彭湃的儿子。

2021年3月22日,彭士禄逝世,5月,彭士禄被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

1925年,彭士禄出生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彭湃的二子。3岁母亲牺牲,4岁父亲就义,童年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先后辗转被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14岁参加革命,成为一名抗日小战士;1940年被送抵延安,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刻苦学习。

如此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彭士禄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无比深厚。彭士禄说:“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

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6年,在苏联学习化工机械即将毕业时,彭士禄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从此,他的人生就与祖国的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祖国需要”,成为他一生的行为准则。

【从无到有 中国速度让世界惊叹】

核潜艇被认为是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杀手锏。上世纪50年代,美国、苏联等先后拥有了核潜艇。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曾经,人们寄希望苏联给予核潜艇研制技术援助,但苏联没有答应。毛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也没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

彭士禄与科研人员讨论工作

没有核潜艇资料,就参考国外核电站搞理论研究、方案设计;缺乏核专业人才,就边研究边打造人才队伍;为了验证一个参数,他们常常三班倒,夜以继日地连算好几天……

就这样,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中国第一批核动力研究人员逐渐扎实地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关系。默默攻关,这些“门外汉”悄无声息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提升功率试验期间,彭士禄把被子搬进厂房,24小时连轴转,以便随时发现、分析试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当场解决问题。核潜艇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时,他随艇出海,临行前,对妻子说:“放心,这次一定能成功,我有信心。万一喂了王八,你也别哭。””

彭士禄与赵仁恺、黄旭华

49岁那年,他在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部切除了四分之三,但他不到一个月就出了院,又开始超负荷工作起来。

不居功、不求名、不逐利,彭士禄将毕生智慧都倾注于科技报国上;奋斗不息、躬耕不止的精神,无时无刻不澎湃着信仰的力量。

“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彭士禄这样说。

最终,中国人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造福于民 让中国成为核电强国】

研制第一代核潜艇的四位总师(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和平用核,让核能服务于社会、实现和平运用核能,是彭士禄等核动力专家的心愿。

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彭士禄再次披挂上阵,扑到我国首个商业核电站事业中去,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彭士禄在家中写字台前

他提出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

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时期,彭士禄决定将“招投标制”引入工程建设。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头脑中都有“计划经济”的框框,争论很厉害。最后还是彭士禄拍板,坚持招投标制,大胆迈出了第一步。

彭士禄还提出光靠外国不是办法,向中央领导建议“要‘以我为主。“后来就确定搞60万千瓦,自力更生、以我为主来设计建设秦山二期核电站。”彭士禄说,“一定要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有人称彭士禄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坚决不同意。“对我来说这是贪天之功,我不接受!”彭士禄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

晚年的彭士禄说,他有三个心愿── 一是盼望祖国早日拥有更加强大的核潜艇力量;二是盼望祖国早日成为核电强国; 三是盼望祖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圆了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中国梦! 

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几十年来,我国核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背后是以彭士禄为代表的一大批核工业人的无私奉献。在老一辈核工业人耕耘、开荒的大路上,中国核事业正继续澎湃前行。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