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2年3月8日,是金堂县生态水城澜岸小区正式解封的第三天。在春日的暖阳里,昔日被管控管理的小区居民们,生活早已恢复往常,楼下临街的商铺依旧热情地迎来送往。很难想象,现在这个热闹的小区,刚刚经历了一场与疫情“短兵相接”的战役。
3月8日,生态水城澜岸小区已恢复如常
时间回溯到2022年2月20日15时40分,金堂县接到生态水城澜岸小区一住户初筛阳性的推送消息。县防疫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于16时30分左右全面完成对小区的临时封控管理措施,并连夜对小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从这时开始,小区居民的生活似乎按下了“暂停键”。
从各地情况来看,管(封)控小区易出现指挥体系不顺畅、力量统筹不合理、群众动员不高效等共性问题。这个“暂停键”要停多久,取决于能否有效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在本次疫情防控过程中,金堂县注重激活管(封)控小区自身潜力,推动小区内部力量就地统筹、小区居民身份就地转变,实现了管(封)控小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取得了良好成效。
2022年3月6日零时,金堂县生态水城澜岸小区正式解封,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成立临时党委 “小区支部”变“防疫堡垒”
为强化管(封)控小区内部指挥力量、提高工作质效,金堂县在原有小区党组织架构上,充分利用上岛澜岸小区有107名机关党员干部的实际,提级成立功能型党组织──小区临时党委,全面负责管(封)控期间小区内部管理服务工作。
临时党委由管控在小区的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充分发挥其作为行政人员的协调能力、工作经验和作为小区居民熟悉小区整体情况的“双重优势”,对上直接受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对内组织7个综合工作组、12个楼栋41个单元工作组开展具体工作,实现了“上下组织贯通、内外协调顺畅、点面结构合理、力达最小单元”的有效管理和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临时党委强化内外工作组统筹调度,合理安排分工、精准匹配人员,属地镇街和行业部门参与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物资供应等工作的小组精简到7个,外部人员参与小区管(封)控的人数由原来的120余人减少到了40余人,降低了大量外部人员参与管(封)控服务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外溢”风险。
挖掘内部力量 “小区居民”变“医疗队员”
为提高封(管)控小区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便捷性,同时减少外部人员频繁进出小区带来风险外溢,小区临时党委着眼“让小区的人做小区的事,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利用澜岸小区被隔离居民中有135人是专业医护人员的优势,按照“小型医院”的架构体系,在小区内建立了小区临时医务室,内设“核酸采样、儿科、妇产科、发热科”等专业工作区8个,为居民提供24小时“家门口”医疗服务,累计开展医疗就诊服务679人次,确保了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便捷性。
2月23日晚,小区临时医务室接到一名产妇需要帮助的信息,产科医生立即响应,解决好产妇问题后又关注到新生儿面色轻度黄染,立刻通知儿科医生共同会诊,并紧急从县妇幼保健院调配一台经皮测黄疸检测仪,为新生儿进行相关监测,以最专业的服务确保了母子平安。除“就地治疗”外,临时医务室还设有特殊患者快捷服务区,主要是通过前端预检对重症患者和临产孕妇进行临时医疗救助,确保患者在被送至定点医院前保持稳定状态。
2月21日晚,澜岸小区临时党委接到“一名孕妇腹痛明显,有生产可能”的信息,立即安排服务区专业人员对该孕妇进行诊断和临时医治,并第一时间协调定点医院安排救护车,实现了孕妇从“住房”到“产房”的高效转移、安全生产。
为高效疏解管(封)控区居民情绪压力、消弭潜在舆情风险、充分发动群众自我管理和服务,金堂县着眼长远,利用全体小区居民“宅在一起”的有利时机,乘势增进邻里情谊,让“守望相助、小区一家”的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在临时党委统筹下,小区内党员干部在做好自身防护前提下,亮身份、戴党徽,带头参与维护秩序、物资配送、垃圾清运等急难险重任务,展现金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让居民切身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党员就在跟前,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部分热心居民主动参与到线上活动组织、心理疏导,线下独居老人照护等“一对一”邻里服务中来,用“邻居”“家人”的身份开展一系列温馨暖心、正面引导行动,一些原本对小区封控有抵触情绪的居民,在大家的带动下逐渐由“被动”到“感动”再到“行动”,自觉参与到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中来,形成了“一个带一个、楼上帮楼下”的良好互助格局。
澜岸小区解封当天,小区全体居民自发开展了“一起向未来”感恩活动,向参与小区管控和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机关党员干部赠送鲜花表达敬意,邻居之间还互赠精美礼品、互表感恩,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包容关爱的和谐邻里关系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