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委员呼吁: 把大熊猫国家公园建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典范

2022-03-10 09:57:00   成都日报

四川是长江和黄河等大江大河的重要源区,在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维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此,全国政协委员罗春梅、李正国、傅勇林等呼吁,加快《自然保护地法》《国家公园法》等上位法的立法进程,完善政策支撑,出台标准规范,把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典范。全国政协委员曾勇建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研能力,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呼吁国家支持四川

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

同样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还有何天谷、蓝逢辉、张建明等委员,他们在《关于进一步支持四川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提案》中呼吁,国家支持四川率先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将四川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等重点区域调查评估纳入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2021—2030年)》,并予以资金及技术支持。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部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提出,在“十四五”时期,将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涵盖川甘青3省7县,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保障和巩固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吴德、唐诚青、曾芳等委员呼吁,国家尽快批复《若尔盖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创建方案》,在工作机制、边界范围、管控分区、建设内容上加强统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在川甘两省全国政协委员持续多年的共同呼吁下,国家已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跨川甘两省的若尔盖国家公园,打造全球高海拔地带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栖息地。”全国政协委员何天谷还建议国家在生态修复、农牧民搬迁、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真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

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全国政协委员曾勇看来,四川拥有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科研力量,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等科技创新研究集群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科研攻关优势明显。而另一方面,“在现有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缺乏专门围绕长江、黄河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对此,曾勇建议,抓住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战略机遇,支持四川组建长江黄河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专项办公室,统筹推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议由科技部牵头规划长江、黄河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屏障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为依托,整合相关科研力量,开展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期工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