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后脚趾变手指,22岁小伙近日完成右手拇指再生

2022-03-11 21:1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没有大拇指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研究发现,握、对捏和对指等常规动作都离不开大拇指的功能,没有它,40-50%的手功能将丧失,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拇指因意外缺失十余年,利用右脚拇指移植可行吗?

上周五,22岁的杨先生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了拇指再造手术,与常见的移植手术不同,杨先生的右手拇指已经缺失超过十年,12年后,经过反复论证和探索,医生切取了杨先生的右脚拇指,经过10多个小时的“移花接木”,为杨先生再造了右手拇指。如今,杨先生的拇指功能正在逐渐恢复,他的行走能力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难度大、风险高

拇指再造考验体力、精力和意志力

十几年前,杨先生的右手拇指因电锯伤而缺失,有工作和写字需要的他一直苦恼无处就医。看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开展过类似的手术,杨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进行手术,十几年过去了,杨先生对自己的手指能否再造并没有把握。

十余年的缺失,也令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的专家团队感到充满挑战。事实上。常见的断指移植或再造手术,最佳手术窗口往往以天甚至以小时计算,时隔十多年,杨先生手部的血管和神经组织还能继续连接吗?

“3月1日左右我们开始为进行手术方案论证,经过3天的论证,最后选择用杨先生的右脚拇指再造右手拇指。”手术专家团队成员,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肖成伟告诉记者,常规拇指再造是选择脚的第二趾,但对于拇指Ⅲ度以内的缺损情况也可以选择使用脚拇趾移植再造,经过专家团队的手术安全评估,并基于患者要求的考虑,最终选择足拇趾移植。

拇指再造技术需要解决皮瓣覆盖、骨组织、肌腱、神经、动静脉血管连接等多项难题,是一项难度系数及风险很高的显微外科手术。

记者了解到,杨先生的右手拇指缺失同时造成了肌腱神经血管挛缩或缺失,进一步增大了手术技术难度。肖成伟介绍,术中需在显微镜下采用比头发丝更细的线吻合血管以及神经,不仅需要对解剖了如指掌,具备高超的显微血管缝合技术,还要有体力、精力和意志力。“这一次手术下来也给团队里的医学生上了扎实的一课,这样的亲身实践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阅历,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的未来处理类似情况时的信心。”

历经10多个小时,肖成伟的团队顺利将杨先生右脚拇指取下,变为右手拇指,外观接近正常手指。术后一周,杨先生的拇指正在逐渐恢复,顺利存活。

手术恢复屈伸功能

术后需要重新“认识”拇指

病房内,杨先生右手虽然被纱布层层包裹,但是从纱布间空隙中可以看到,右手拇指已经可以微微屈伸,恢复了部分活动能力。

此外,杨先生每天都会在楼梯间练习走路,取下右脚拇指后,他的行走能力正在很快恢复。记者了解到,目前杨先生走路时将尽可能减少右脚负重,右脚主要用脚后跟支撑,待进一步恢复后和正常人不会有太大区别。

回忆手术细节,肖成伟告诉记者,由于时间间隔比较久,手术难度与普通的断指再造相比增加了不少,10多个小时的时间,大部分用来分离血管、探查可用的组织结构。

“时间间隔久了,还有哪些血管或组织可以使用并不确定,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利用显微镜一点点’探索’,此前杨先生的右手拇指虽然没有了主要组织,但仍然保留了’伸’的功能,此次再造,是要恢复右手拇指’屈’的功能。”

2013年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肖成伟成功实施过若干例断指再造手术,但是时间间隔这么久的,他还是第一次遇到。“风险在于手指供血不足或功能无法达到预期,如果手术失败,患者可能无法保留右脚拇指。”

肖成伟介绍,一般断指再造的成功率在90%以上,此次手术的成功,也为将来应对类似的手术积累了宝贵经验。

术后恢复过程中,杨先生首先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右手拇指。记者了解到,后期的康复训练会帮助杨先生的大脑重塑右手拇指的认知,相当于为大脑重新绘制了右手拇指这一部分的’地图’,可以帮助右手拇指更快恢复能力。

四川发布记者 张药滟 实习记者 王培哲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