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全国第44个义务植树节,根据省绿委办发布的2021年《全省国土绿化公报》,截至2021年底,四川森林覆盖率达到40.23%,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9.34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85.9%,林草产业总产值超过4300亿元。
对比五年前,当时四川森林覆盖率为38.03%,全省林业产值超过3300亿元。按面积计算,5年间四川国土增绿接近2个资阳市大小,按产值算,林草产业总产值增加1000亿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又体现了哪些变化?记者走访了省绿委办和省林草局等相关部门。
省绿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四川林草系统相继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湿地修复等工程,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2017年以来,四川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1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领先西部,位居全国前列。全省56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数量居全国第一,面积占全省60%以上。绿色城镇化发展成效显著,累计创建国家园林城市14个、国家园林县城6个、国家园林镇3个。成都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等称号,2019年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率先提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并获批开展国家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和低碳城市试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林草产业大的发展,五年间,1000亿元增加产值的背后是我省竹产业、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在宜竹区大力支持竹产业和竹林风景线建设。2017年我省竹产业产值约261亿元,2021年达到887.1亿元,增长了600多亿元。竹浆造纸、竹笋加工、竹编制品、竹旅游位居全国前列。
花卉方面,四川根据资源特色和发展优势,将种植规模较大、加工和服务业较为发达的32个花卉主产县(市、区),作为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培育形成“五区十二带”花卉产业布局。全省花卉面积达到100万亩,建成省级现代花卉产业园区20个。
随着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的推进,四川正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绿色生态本底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理念愈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