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结海螺沟 春暖花开谱新篇

2022-03-17 22:31:12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圣洁雪山、磅礴冰川、丰富生物资源、奇特红石景观......在四川“蜀山之王”贡嘎雪峰脚下,有这样一处集聚了多种世界级旅游资源的风景区,闻名中外。它就是“香巴拉门户”──海螺沟。

坚守15年,他见证海螺沟的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螺沟迎来了开发运营的机遇。海螺沟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泸定县管理模式、冰川公司管理模式,在2003年确定为州县共管、以州为主的管理局模式,景区也步入发展提速新阶段。

海螺沟的蓬勃发展,有人见证,亦有人共建。何跃文便是其中一员。因爱而扎根,他在海螺沟一坚守就是15年。

时间退回到2007年,何跃文从稻城调到海螺景区管理局任职。多年后他依然记得第一眼看到海螺沟的震撼:2850米存活的冰川、长在森林深处长达14.7公里的海螺沟冰川、高达千米的大冰瀑布......用他的话来说,他一下就爱上了这片土地。

但与这绝美风光相对应的,却是景区落后的基建设施。“那时的景区道路,甚至一半是水泥路,一半还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冰雪天,旅游接待特别困难。”最让何跃文和景区工作人员忧心的还有磨西镇外面有一处地方常年垮方,来往车辆总是受阻。2007年的时候,整个景区的全年接待量只有20万左右。

要致富,先修路,搞旅游发展也不例外。2012年,何跃文到省发改委竭力争取猫磨公路的改造。“最终争取了2个多亿,不仅把外面通往景区的路都修好了,还打通了隧道。景区内的公路经过了3次改造也得到了改善。至此,整个海螺沟的道路通行能力都得到了保障。”

和道路一并提升的,还有景区的各种基础设施条件。何跃文介绍,景区的接待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从原来的20多辆20余座的观光车提升到了现在的50多辆40座的观光车。景区还配备了五星级标准的酒店、各类民宿,可以满足游客不同的住宿需求。同时景区还设置了环保厕所、环保栈道等,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也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现在,景区每天的接待量达到了1万多人,尤其是夏天的避暑游特别受游客欢迎。”如今,作为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副局长的何跃文每每提及此,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笑容。多年来,海螺沟收获了国际王牌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年度最佳生态度假旅游目的地等颇多荣誉,2017还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这十几年来,我有幸见证和参与了海螺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何跃文感慨。

农旅结合,帮助老百姓走上致富路

翻开海螺沟的发展长卷,海螺沟景区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当地老百姓致富。

生态资源是海螺沟的天然禀赋,包括海螺沟在内的贡嘎山地区,是中国古老与原始生物物种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被植物学和动物学界称之为第四纪冰川时期动植物的“避难所”。

“当地有一万多种植物,其中包括3000多种高等植物,还有500多种鸟类。”在何跃文看来,这是一个很难得的生物基因库。近年来,借着当地优良的生态资源,海螺沟积极打造生态名片,其生态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如火如荼,老百姓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拿海螺沟景区管理局所管辖的磨西镇和燕子沟镇来说。这两个镇在旅游开发之前都是泸定县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但2018年,这里成了全州实现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地方,秘诀就在于发展旅游经济,旅游发展好后反哺当地的民生发展。

何跃文回忆起当年,这里交通不便,从磨西镇到泸定,要走十几公里路到大渡河边坐车。后来通路后到泸定也要3、4个小时,如今一小时内就能到达了。便利的交通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改变。以前老百姓种的菜,喂的猪、鸡没有办法销,但现在不仅可以输往外地,当地也有很好的市场。不仅如此,当地还建立了合作社,不管是蔬菜、药材、羊肚菌,打上海螺沟的“招牌”,都能有很好的销路。

何文跃介绍,不仅如此,通过农旅结合,老百姓也直接参与到旅游经济之中。目前在景区内从事旅游的人达到三千余人,老百姓解决了收入问题,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变“危”为“机”,续写对口支援新篇章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海螺沟景区旅游按下了暂停键。随后的疫情常态化防控也给海螺沟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如何变“危”为“机”?成为摆在海螺沟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1年,新一轮浙川对口支援工作开启,一批批来自浙江的干部和专技人才赶赴四川,在这片热土上挥洒热情与汗水,一个个项目也在四川各地“扎根发芽”。在这场续写的“山海情”中,海螺沟也迎来破题的希望与新的发展机遇。

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发改部门负责人郑夔介绍,浙江因地制宜、“真金白银”送来了两个帮扶项目,涉及乡村振兴建设以及当地学校教学设施改造等。

在海螺沟景区北面的燕子沟镇,浙江拟投资3000万元用于甘孜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二教学楼建设,帮助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支持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

此外,在总投资1200万元的海螺沟磨西镇共和村乡村振兴建设项目中,浙江从援建资金中拨付500万元用于支持该项目。

“共和村的位置就在海螺沟景区的入口。”郑夔感慨道,曾经,老百姓主要依靠种植、养殖、挖药材、打零工等维持生活,旅游开发后,利用区位优势,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高端民宿,许多老百姓因此致富。“但是共和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乡村污水处理及管道系统落后、没有公共厕所、乡村道路路面年久破坏大、导视标识牌杂乱等......”

郑夔介绍,此次通过项目对整村进行环境打造,不仅将让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完善,也有利于促进农业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我们对浙江是心存感激的。”何跃文表示,这个项目预计今年6月份完成建设,依托援建项目,当地将探索具有海螺沟特色的乡村振兴经验模式,形成一批可推广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将磨西镇高质量建设成为省级乡村振兴战略先进乡镇。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援建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去年,景区管理局陆续有27人到浙江进行培训和交流,涉及党员、致富带头人、乡村党务工作者、村干部等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科技、个人业务技能提升等。“回来后,这些先进经验也结合实际,为当地发展提供了好点子。”

“我们希望将浙江的先进经验、援助资金落到实处,发挥真正的力量,让海螺沟能为甘孜其他村镇的农旅融合、乡村振兴工作带来好的示范,好的引领。”何跃文表示。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