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到2025年,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市(州)覆盖率、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均达到80%……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明确了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点行动以及实施保障举措。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规划》中定下了11个指标保护创新。4月27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栏目中,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党组书记,省市场监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赵辉对两个特色指标进行了解读。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市(州)覆盖率
这两个指标为何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评价区域创新水平和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四川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94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件。四川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到“十四五”末,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67件,年均增长率为14%,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我省《规划》的核心指标,有利于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质量导向,充分调动整合各类资源,引导创新主体进一步提升创新创造水平和专利质量,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弥补我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偏低的短板,提升我省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赵辉说。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指标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市(州)覆盖率”。“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赵辉指出,2020年,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市(州)覆盖率达到40%,但部分市(州)还存在公共服务职能不明确、队伍人员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规划》明确,到2025年,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市(州)覆盖率将达80%。赵辉表示,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市(州)覆盖率”作为指标之一,将进一步推动市(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其作为全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主干网点作用,提供均等可及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知识产权如何促进乡村振兴?
从创造、保护和运用等多方面助力
“在我省,知识产权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针对网友关心的知识产权如何促进乡村振兴这一问题,赵辉表示,《规划》明确将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多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规划》,四川将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建设国家和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推进农产品加工知识产权提升行动,运用知识产权助力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展农业新型流通知识产权护航行动,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知识产权保护,助力建设多种形式产销联合体等。
“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新品种等多种知识产权以及先进生产方法、制造工艺、新的商业模式,充分挖掘特色农产品和道地中药材、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市场附加价值,促进知识产权与旅游、农业、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赵辉特别提到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知识产权促进行动。
“针对地理标志的运用,近两年,我省出台了《品牌四川•光彩中国──四川省商标地理标志品牌经济培育专项行动方案》,从八大方面助力乡村振兴。”赵辉透露,今年四川将首次召开“地理标志天府峰会”,以“发展地理标志 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推进更多有助于乡村振兴的行动。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