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航空事业 他凭什么获得全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2-05-05 17:09: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2年5月3日,第26届全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名单正式出炉,这是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向中国优秀青年颁授的最高荣誉,来自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成飞”)的隋少春正是荣誉的获得者之一。

人物名片:隋少春(1985年出生) ——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成飞副总经理;第26届全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毅然奔赴大西南 投身祖国航空事业

“造最先进的战机,担大国底气,建航空强国。”这是2021年隋少春受邀参加清华大学 110周年校庆活动的特别环节《向母校汇报》时说出的话。2003年,带着众人的期冀,还是一脸青稚的隋少春步入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开启了他青春逐梦的新征程。6年后,在学校召开的“赴西部、基层、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工作毕业生出征仪式”上,隋少春毅然从时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手中接过了授旗,坚定地奔赴大西南,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

自此后的十三年,他心怀“国之大者”,放弃了优厚待遇,扎根航空报国一线,从基层的工艺员到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成飞副总经理,致力于国防主战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研究。

挑战国际权威  推出我国在世界金属切削领域首个国际标准

2020年1月29日,我国在世界金属切削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S形试件正式对外发布,中国人第一次在这一领域有了话语权。这里面,有隋少春的一份功劳。

事实上,作为工业母机的五轴联动机床,其制造技术和精度检测标准长期被欧美垄断,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此时的国际标准已不能满足航空工业对机床精度检测的要求。“项目研制生产是我们最大的政治,决不能影响项目进度”,隋少春果断提出要将公司S形试件申请国际标准,也正式开启了挑战“国际权威”的征程。

随后,他带领团队开始对S形试件进行大量的分析和试验。一路摸索,一路前行,先后解决了原S形试件存在的数学定义、编程原理误差、奇异区等众多难题。历经12 次国际会议,优化迭代9个版本,终于,S形试件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国际标准“零”的突破,推动实现了高端基础制造装备的国产替代,极大提升了我国在高端机床制造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此基础上,隋少春继续带领团队进一步研发了基于S形试件的五轴联动机床精度优化技术,不仅有力支撑了10余种国产五轴联动机床的研发,更保障了新一代航空武器装备的成功研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1 年该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坚持自主创新  领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他半刻不敢忘记。

通过一个个重大项目的磨砺,伴随着一架架战鹰的腾飞,隋少春也从一名普通工艺员逐步成长为创新策源的领军者。他牵头建设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助力航空装备创新生态建设跑出了加速度,更带动了“需求引领、以用带研、以用促产”的工业软件自主研发与应用的良性循环。他积极联合多家单位建成四川省数字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实际行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他先后培养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余名。他牵头建立的“航空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团队”更是获评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作为中央企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航空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和航空工业成飞技术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承担国家科研课题10余项,获国拨科研经费高到数亿元。“百团大战”“百博千硕”,他创新搭建揭榜挂帅新平台和人才引进新格局。激励机制的变化更是带动了成飞授权专利连年大幅增长。一大批自主研发成果已在多个机型上实现工程化应用,大幅提升了战机的研制效率,有力助推了航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航空工业成飞智慧管控中心里,一条条数据在实时的跳动着。大到一架飞机小到一个零件,在这里可以实现对全公司科研生产、经营目标、党建等各方面信息的实时监控、预警,为公司快速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让公司管理更加科学、精准、高效。这就是隋少春主持建设的企业级智慧管控中心。除此之外,他还牵头建设了“飞机大型复杂结构件数字化车间”。这两项成果已全部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为国家创造了高达数10亿的经济产值。初心不改,他用人生践行着“追梦航空”的理想与信念。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张药滟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