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5月7日,“文宫枇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线上推介会暨第二十二届仁寿文宫枇杷采摘季开幕式在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举行。这也意味着文宫枇杷丰收上市,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消费高峰。
据了解,仁寿县文宫枇杷的栽培历史已逾百年,文宫镇也被誉为“中国枇杷之乡”。2010年,文宫枇杷更是获中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擦亮“文宫枇杷”地理标志保护品牌
种植大户带头推广种植
就在4月下旬,眉山市仁寿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牵头的“文宫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项目培训会上,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贾媛就从专业角度开展讲解,让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为这场“甜乡之约”提前做了准备。
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后,对于文宫枇杷有怎样的要求?文宫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师徐雪兵解释:“消费者购买认证了的枇杷,能在品质上进行溯源,相当于每一颗文宫枇杷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吃着也更放心。”
徐雪兵告诉记者,目前他也是一名枇杷种植大户,除了管理六七十亩枇杷,同时还负责几千亩枇杷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今年他请了130名工人,采摘旺季时包吃住,带动当地百姓家门口就业。“目前我们也在探索销售、推广枇杷的一些新模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文宫镇,像徐雪兵这样的种植大户不在少数,他们不仅摸索着线下+线上的文宫枇杷推广模式,同时也将自己所掌握的种植技术向乡亲们推广。
在文宫枇杷的核心种植区古佛社区内,“枇杷新品种母本园繁殖推广基地”是当地枇杷种植推广的“试验田”。“目前市场上的文宫枇杷大多是大五星品种,母本园先后引进了‘春花’‘白马王子’‘白雪公主’等16个新品种,在这个地方进行试验示范。”古佛互惠枇杷种植户张永成向记者介绍,新品种枇杷培育出来产量如何,村民都能真真实实地看到。“新品种推广后,不同品种的枇杷将错峰上市,售卖时间将延长至45天左右,能为农户带来更多的收入。”
据介绍,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种植中采取绿色防控的手段。记者在基地看到,许多枇杷树上都有一块黄板。“这是绿色防控的一个手段,起到除虫作用。”张永成说道,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认证对于枇杷日常生产管理、生产资料的使用上,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打造乡村振兴品牌筑巢引凤
返乡创业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枇杷不断成熟上市,如何接待前来采摘枇杷的游客,也是文宫镇提升乡村品牌知名度迈出的重要一步。
“目前文宫镇正在推进农旅融合,为让游客在采摘枇杷的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旅游步道、采摘步道相关设施设备正不断完善。”仁寿县文宫镇党委书记汪仲文谈到文宫枇杷,更加关注这颗果子如何推动乡村振兴。
“我们推出了枇杷种植配套资金扶持,持续将枇杷产业做大做强”。汪仲文介绍,为保证文宫枇杷的产量,种植户新建大棚都能申请一笔专项补贴。“通过大棚种植,今年春天见到了成效,枇杷的抗霜冻能力明显提升。”
古佛社区的返乡创业青年代表陈玉刚去年12月为枇杷基地搭建了简易钢架大棚。“大棚搭建以后,果子产量更高,同时也可以早上市一个星期,抢占市场。”陈玉刚初步估算了一下自己基地的产值情况,“今年8亩地的产量能超过6000斤,按照市场价格,每亩地的净营收预计能达到8000元。”
陈玉刚介绍,2021年10月当地成立了供销合作社,已建立枇杷大棚试点和枇杷标准示范园,打造统一生产资料、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与品牌的枇杷产业发展模式。
“枇杷全身都是宝,除了果子,叶子也能够给村民创收。”另一名返乡创业青年代表肖如君则是枇杷叶收购户,将枇杷叶初加工销往全国,为扬子江药业、太极药业提供粗加工原料,提升枇杷叶的附加值同时也带动当地枇杷产业逐步升级。“通过合作社每年可销售1500余吨枇杷叶,为500余户农户增收300万元。”
据悉,文宫镇还依托以枇杷为特色的农业资源,投资约120亿元,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乡村振兴战略示范项目和枇杷特色国际小镇,以枇杷这颗小果子打造乡村振兴大品牌。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