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5.18国际博物馆日”⑦|三星堆青铜神兽、爬龙铜器盖首次亮相!这个巴蜀青铜文明特展有看头

2022-05-16 14:58: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宜宾作为川渝主会场,将围绕“博物馆的力量”主题举办一系列精彩活动。当日,川渝两地文博单位倾力打造的“花开并蒂──巴蜀青铜文明特展”将在宜宾市博物院一楼临时展厅与公众见面。

届时,将展出川渝两地20余家文博单位历年出土的巴蜀文化精品,文物共计13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1件/套,二级文物29件/套,三级文物18件/套,还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未定级珍贵文物20余件/套。展品以青铜器为主,辅以石器、金器、玉器等相关精品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将展出三星堆遗址2021年新出土文物4件,其中三星堆2021年新发现文物──爬龙铜器盖、铜神兽为首次亮相!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亮点文物!

铜神兽

造型奇特、酷似“机器狗”!铜神兽,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坑底,临近西壁。长28.5厘米、高26.4厘米、宽23厘米。整件器物呈昂首挺胸、四肢蹲伏于地的走兽形象,后肢缺失,双耳、尾部等处残损。神兽头顶有一角,“臣”字眼,扁长圆形阔口,短颈,躯干修长,挺胸,塌腰,四肢外张,蹄足,尾部上翘后弯,体表有云雷纹条带装饰,整体形态健壮有力。


爬龙铜器盖

2021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底座直径25厘米,高24厘米。爬龙铜器盖,一条巨龙腾云驾雾、昂首张口、盘踞眼前,头上犄角、双耳轮廓清晰。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立发铜人头像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头发往后卷曲,梳成瓦片状,神似电视剧中诸葛亮戴冠帽的造型。

铜小立人

2021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该人像人身完整,双手作揖,双脚平直站立,有着大鼻子、大眼睛、大嘴巴和大耳朵,五官都是大大大,看起来有些滑稽,但也有一丝庄严。其夸张的特征与动画片中奥特曼的大眼睛、头镖等典型特征相似,且整体造型接近奥特曼形象,这不由得让人想到这件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小立人像是奥特曼的始祖。

虎钮錞于

尺寸:高68cm,上径36cm,底径28cm,重30公斤。

錞于是古代的打击乐器,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战国至西汉前期,在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地区都有发现,其中以巴人故地发现最为集中,成为巴文化最具特征性的青铜乐器。

这件錞于属战国晚期的巴人作品,其通体完整,音质优良,造型厚重,形体特大,有“錞于王”之誉。其上部的钮作虎形,栩栩如生,不怒而威,虎腿以漩纹勾画出神物特征,是巴人虎崇拜的又一重要例证。虎钮的周围,分布着五组“图语”:椎髻人面、羽人击鼓与独木舟、魚与勾连云纹、手心纹、神鸟与四蒂纹。这些图语对研究巴文化是极为重要的资料。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鸟形尊

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通体长28CM、宽16.8CM、高29CM。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蜜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造型、纹饰及装饰极其精美。青铜器中的尊本是酒器,这件尊通体上下除鱼形嘴外,了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应系学习中原地区的鸟兽尊而作。其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出土于巴人的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难得的艺术精品。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