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网传媒·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正在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今后五年,是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四川如何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机遇,乘势而进、蓬勃向上?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哪里? 即日起,四川发布特别开设【党代表谈•经济发展新动能】专栏,就如何抓发展、惠民生话题,邀请党代表畅谈机遇、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党代表名片:郑伟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辅机容器车间电焊工
“国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这些年,给了我们企业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才有了我成长的空间。”5月24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四川自贡东方锅炉辅机容器车间电焊工郑伟告诉记者,四川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新机遇在于人才培养。
今年45岁的郑伟,二十余年来创新探索技术,填补了多项业内空白,为第三代核电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培育了数十名优秀焊工,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痴迷”于电焊技艺
行业技术尖兵的成长之路
1996年,在自贡市东锅技校学了三年电焊的郑伟,毕业后在东方锅炉辅机容器车间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电焊工。在2003年的一次电焊操作比赛上,郑伟获得了第三名。“巨大的成就感,让我一下子对自己的电焊技术充满了信心。”郑伟回忆,自那以后,自己一有闲暇时间就钻研各种电焊技术,并在工作中不断试验与总结。
这份对于电焊技术的“痴迷”,也让郑伟快速成长起来。“之前有个项目需要左右手同时操作焊接,我们团队里几乎没有人接触过这样高难度的操作。”郑伟说,当时自己跟着几个老师傅就钻进了车间,屡次试验,终于在半年内攻克下了这个难关。
多年来勤学苦练焊接技艺,郑伟出色地掌握了焊条电弧焊、手工钨极氩弧焊、半自动气保焊、多种特殊材料的焊接技术,也多次创造了业内的奇迹。他先后在“华龙一号”ACC核电安注箱、红沿河核电等国家重大项目中突破多项技术瓶颈,率先开展手工钨极氩弧焊双人对焊一次成形技术在核电不锈钢薄板部件上的探索和应用,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
“这么多年,我从公司老一辈技术能手那里,学到了非常多宝贵的经验。现在,我也在把自己的经验授给更多的年轻人。”已是行业技术标兵的郑伟,时常手把手向年轻焊工传授操作经验,为行业培养更多攻克难关的技能人才。
在培养技能人才的路上
看到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从业二十余年,郑伟也看到了自己所处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四川装备制造业高端先进装备关键共性技术、先进工艺、核心装备、基础原材料及零部件受制于人,如果能培育更多的技能人才,同步提升我们的制造、研发能力,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将会有更强大的后劲。”
“近年来,我发现有很多年轻人愿意来学习电焊,甚至周末加班练技术。在工作上,他们提升得很快,也热衷于学习。”郑伟说,“但也一定要有一种痴迷的热爱,还要肯钻研、重细节,不怕失败,才有可能突破现有的技术。”
在郑伟看来,行业发展的新机遇还是在于人才培养。“以电焊专技人才的培养为例,举办两年一次的职业鉴定和省市职业技术大赛,将进一步完善高端骨干和各类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前我的工作重心也逐渐放到帮助公司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上,希望继续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培养3名核心技术传承人,攻克更多业内的技术难题。”据了解,郑伟带出的40余名优秀焊工,先后获评技师、高级技师,也为行业注入了更多新鲜的血液。
川网传媒特别报道组记者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