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网传媒·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正在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今后五年,是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四川如何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机遇,乘势而进、蓬勃向上?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哪里?即日起,四川发布特别开设【党代表谈•经济发展新动能】专栏,就如何抓发展、惠民生话题,邀请党代表畅谈机遇、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党代表名片:张光辉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任工程师、搬迁项目指挥部焦化项目部副经理,四川达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化工研究所所长
“钢铁行业作为传统的高能耗、资源密集型行业,是要求进行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转型的重点领域,任务十分艰巨,但对行业新人来说也是新机遇。”5月27日,谈起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张光辉向记者如是说道。
1967年,张光辉出生在达州市开江县。1991年,24岁的张光辉从武汉科技大学毕业后,作为当时企业奇缺的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被引进到方大达州钢铁,被安排到了令人羡慕的焦化厂技术科。
“后来我还是申请到硫胺工段去当一名技术员,跑现场。”在张光辉看来,真正的技术和问题都在一线。“选择了这一行,就必须要把这行干好。”
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扎根一线专注科研
为公司每年减排20多万吨二氧化碳
“2007年对整个公司的燃气系统进行彻底改造,特别是对各种加热炉的技术改造。整个燃气系统是公司生产系统的命脉,改造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存亡,当时感觉压力特别大。”谈起工作期间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张光辉回忆,“最终与研发团队开展了充分、全面的论证,提前做好了各种应急预案,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工作期间,张光辉也带领团队攻克了行业中的许多重大课题。“我国资源禀赋特征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但煤化工也存在‘高污染、高消耗’的缺点。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煤化工行业面临发展和减碳双重挑战,将倒逼煤化工开发高碳产业低碳排放的新路子,从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张光辉告诉记者,此前他与自己的技术团队一起成功研发的“钢铁联合企业碳(氢)素流价值优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正是对钢铁和煤化工联合减碳、传统煤化工绿色转型的一种探索,该成果于2013年荣获全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一技术将钢铁行业和煤化工行业有机结合,主要针对钢铁企业副产气的再利用,根据‘低质低用、高质高用’原则,实现钢铁副产气资源高效利用。”张光辉介绍,这一技术不仅能给企业创造经济价值,“在环保方面还能实现每年减排20多万吨二氧化碳的目标。”
打造拥有新知识、新技术的研发团队
推进绿色转型新成果转化
据了解,近年来张光辉通过自培、外训、校企联合等形式培养了许多员工。张光辉说,钢铁行业作为传统的高能耗、资源密集型行业,是要求进行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转型的重点领域,任务十分艰巨。“这里面有很多可以研究的课题,需要很多新知识和新技术,对新人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数十年扎根一线的经历,让张光辉意识到,打造一批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有凝聚力的研发团队,是企业搞创新、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
除了专注科研创新,培养具有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技能人才,探索行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如今张光辉身上还有一个重要职务──达钢搬迁项目指挥部焦化项目部副经理。
“达钢搬迁是省重点项目,达州市的一号工程,焦化单元又是达钢搬迁项目的重点,我们要带好头,争取项目早日建成。”张光辉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川东北地区最大的焦化生产基地。“接下来,我也将和团队进一步探索钢铁企业的绿色转型之路,并推进现有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
川网传媒特别报道组 张药滟 潘阳薇 刘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