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品”一定更适合儿童吗?关键看标准和配料表

2022-06-06 16:30: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儿童酱油、儿童面条、儿童奶酪、儿童牛排……这些标有“儿童”二字的食品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高,但真的比普通食品更适合孩子们食用吗?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提醒家长:包装有“儿童”二字不一定比普通食品更适合儿童,关键看标准和配料表。

网络平台搜索发现,包装标有或宣称“儿童”的食品种类繁多,销量也比较高。以一款吐司为例,产品宣称“儿童营养吐司”,月销量达2万单,但配料多达22项,执行标准是普通面包国家标准。还有一款月销量达3千余单的意面,包装虽没有“儿童”二字,但宣传图却标注“儿童意面”,咨询客服“与普通意面有何区别”时,客服回应“面是螺旋面,其他都是一样的”。

据了解,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对儿童均无明确统一的规定。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问答第29条解释,可以理解为:已满36个月但不满15岁的人群均可认作儿童。强制性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儿童食品这一概念。

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璐瑶介绍,我国只有针对0至3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辅食的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等。还有一些涉及儿童食品团体标准,如《儿童速冻含馅米面食品》(TCGCC34-2019)、《儿童肉类制品通用要求》(T/CMATB9002-2021)。因此,不要以为食品包装或宣传页面注明“儿童”就一定更符合孩子生长发育需求。在执行相同标准的前提下,其实市面上打着“儿童食品”旗号的产品与同类普通食品成分没有太大区别。

除了食品领域,其他领域产品也存在打着“儿童”旗号,实质与普通商品没有区别的现象,目的是迎合家长爱孩子的心理从而卖出高价。在没有强制标准的情况下,市面上有的“儿童食品”不仅与普通食品没有太大区别,有的厂家为了迎合儿童口味,甚至可能加大调味料或添加剂的使用。判断食品适不适合孩子吃,关键看标签执行标准以及配料表,优先选择配料表比较简单以及少油、少糖、少盐的食品。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