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记 | 极米科技:瞄准“隐形冠军”目标 蓄足科技发展“动力源”

2022-06-11 11:35:00   四川发布

川网传媒•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大雨过去,天朗气清。2022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宜宾考察。

在宜宾,总书记先后考察了三个地方,极米光电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总书记了解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当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情况。

成立于2013年的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投影产品领域的高新科创企业,打破了国外品牌在中国投影市场的垄断局面。宜宾市极米光电是其全资子公司,2021年1月开始投产,现有智能投影生产线7条、光机生产线10条,员工1400余人。

民营企业的发展,既关乎民生,也关乎经济。企业的自主创新,更是事关大局的重要命题。总书记考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

极米光电鸟瞰图 图由该企业提供

科技创新 打造更多“隐形冠军”

一个黑体小盒,一面素墙或白布,即可打造出“沉浸式”的光影世界。走进极米光电光影艺术博物馆,记者看到,数个拳头产品依次排开,展示出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轨迹。

智能护眼、画幕对齐、梯形校正、智能避障......众多亮眼的“科技点”背后,是800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的有力支撑。

“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光机的自研自产。光机就相当于液晶电视里的液晶屏,是最核心的部件。”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介绍,在2021年,极米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9.3%,达到2.63亿元。“作为科创企业,我们一直注重研发,尤其在光学技术方面做了大力投入。”

企业产品

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助力显而易见。从2018年起,极米科技就一举打破国外品牌在中国投影机市场的垄断局面,并连续4年蝉联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第一,产品远销日本和美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还登陆了上交所科创板。

总书记来到极米光电考察时所强调的──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更是让钟波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倍感振奋。

“去年,我们已经实现了100万台整机下线。现在我们一天的整机生产量超过5000台。”钟波感慨,“创业这么多年,我们受益于这个时代,我们也要有时代的担当。企业还要加大研发投入,做好创新。”

“未来2到3年内,我们想做家用投影仪领域里的世界第一。”钟波信心满满说到。

极米科技相关情况介绍

奋发作为 年轻人正当其时

6月8日下午,在极米光电的车间外广场上,习近平同企业员工们亲切交流,勉励大家说,“80后”、“90后”,正当其时,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时,大家一定会为“强国圆梦、功成有我”而感到自豪。

回忆当时的场景,钟波仍觉激动。从2012年一栋清水房开启“车库创业”,到企业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投影市场的龙头,“80后”的钟波带领团队用了仅6年时间。“总书记嘱咐我们,正当其时,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这让大家都感到心潮澎湃。”

同样“80后”的产品规划部员工唐传奇振奋不已,“当时我就站在第一排聆听着总书记的嘱托。这让我更有动力更有担当,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为老百姓做更多创新性产品。”

极米光电员工讨论产品情况

总书记的话语,让工厂员工党燕秋十分感触。作为一名屏幕测试人员,她每天面对的是枯燥重复的测试工作,但党燕秋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屏幕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决定着最后消费者的观看效果。这是特别有意义的工作。”

在极米光电,宜宾本地员工占比超过80%,覆盖了各个学历层次,“80后”、“90后”更是居多。6月8日下午,一群年轻员工围绕着讨论投影仪的梯形校正功能,愈发热烈。“有信心!有动力!”的话语此起彼伏。

纾困帮扶 民营企业有支撑

6月8日下午,极米光电2号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多条生产线同步运行,工人们身穿无尘服、佩戴口罩,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仪器。

就在车间外,墙上的电子屏幕实时播放着最新的投影机生产数据,另一面则挂置着醒目的蓝色展牌,写着落实“六稳六保”──应出尽出、应知尽知、应帮尽帮、应享尽享的具体措施“一牌尽览”。

极米光电生产车间

在极米光电,宜宾市委常委、三江新区党工委书记何永宏向总书记汇报了稳就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落实中央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情况,并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何永宏说,总书记到宜宾三江新区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是指导我们今后工作的根本遵循。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思路!

在极米光电之外,三江新区还坐落着超5万个市场主体,政府如何为他们的生产经营保驾护航?何永宏介绍,一是落实好中央和省市的惠企政策,让企业应享尽享,持续打造“有事不缺、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二是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将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和高校的人才资源、创新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匹配,发挥更大的效益。

一组组蓬勃的数据揭示着三江新区的有力发展。

作为四川首个省级新区,两年的时间里,三江新区生产总值从181.7亿元增长到300.3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2.05万人。

“我们还要加倍努力、感恩奋进,将总书记的要求和嘱托转化为务实行动,实心干事、科学作为,为稳住经济大盘、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三江新区力量。”何永宏表示。

川网特别报道组记者 刘茜 李丹 俞文晶 摄影报道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