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在重庆召开。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自然资源领域,将提高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品质和土地开发利用效率,推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保障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等建设,促进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发展,带动成渝地区北翼振兴、南翼跨越。
会议现场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持续优化空间布局
在东部区域,以优化提升为重点,通过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调整国土空间布局等方法,实现集聚发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发展能级。在西部区域,以保育和培育为主,按照“面上保育、点上培育”模式,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做好“两山”资源转化,走一条“守护+展示”的新型发展道路。
同时以成都和重庆两大都市圈为核心,坚持“川渝互动、极核带动、干支联动”,构筑“一圈一轴、两翼三带”城镇空间格局,这是优化全省国土空间格局的骨架,也是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地区。
聚焦重点领域走深走实一体化发展理念
两地合作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在强化空间属性,增强底线管束,统筹提升空间安全、效率和品质方面谋划了发展思路。与此同时,两地合作编制川渝毗邻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将共同研究毗邻地区城镇、产业、交通协作布局等重大事项。
在川渝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两地共同研究编制“六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申报“六江”生态走廊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同时合作保障川渝重大项目落地,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表和动态更新的重点项目库,推动川渝政策创新改革,争取相关政策在成渝地区共享与先行先试。
加快毗邻地区融合发展启动发展新引擎
两地将在成渝中部毗邻区共建能源基地和航电枢纽工程,在川东北毗邻区共建水陆联运枢纽、协同保护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功能,并在川南毗邻区共建川南渝西现代产业集群,实现促进成渝南翼跨越发展、做优南向门户。
同时开展试点协作,从规划编制、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总结提炼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推进区域重大设施和服务共建共享,共同构建外通内畅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规划出川出渝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国内大通道。协调布局水利、能源、防灾等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促进双城经济圈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巴蜀人文品牌和巴蜀人居典范,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深入“川渝通办”惠民便民讲实效
据悉,四川与重庆共公布了三批川渝通办事项,涉及四川自然资源厅共16项,其中不动产登记6项、均以全程网办开展,矿业权10项。
2021年10月14日,《四川省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川渝通办、省内通办”实施方案》统建了互联网+抵押登记系统,两地就两类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两类矿业权电子证照,拟定了证照共享形式,今年8月底前,将印发川渝通办电子证照共享方案,实现证照共享。
在矿业权登记办理环节,两地针对矿业权登记“川渝通办”事项在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时限等方面150余处差异,统一了同一事项的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要素,分情形对部分申请材料进行了减免,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同时,四川省将完成线下入驻四川省政务中心“川渝通办”专窗,通过自建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审批,实现线上川渝两地“全程网办”。(川网传媒特别报道组记者 夏婉琳 乔永祯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