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夜校技术培训现场(资料图 ) 记者 蒋小琴 摄
“目前,全市已建立1641个村级‘农民夜校‘,覆盖率、开课率均达到100%。”近日,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了解到,全市已规划建立集培训、实习、创业于一体的“农民夜校”实训基地200余个,引导农村群众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理念、思维,熟练掌握1至2门实用技能。
据了解,从去年年底开办“农民夜校”以来,我市把“农民夜校”作为提高农村群众思想素质、致富能力、培育“农村家庭能人”的有力抓手,抓好分层培训、突出内外结合、注重督促检查,实实在在为村民“加油充电”。
--抓好分层培训。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展巡回授课。市上组织党员教育骨干教师、农科专家,以“夜校讲党课、基地讲技术”的方式开展示范授课;县(市、区)组织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等“农民夜校”专(兼)职教师,采取“白天+晚上”“固定+流动”等方式开展重点授课;乡镇(街道)组织电商骨干、农村致富带头人等,采取“集中+分散”“跨区域联动”等方式开展专题授课,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突出内外结合。整合党员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组等资源,积极开设“实践课堂”,依托党员教育师资、教材、基地、平台等优势,发挥党员教育实践基地、技能培训基地作用,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能技术现场演示观摩、实践操作体验等培训。积极开设“院坝课堂”,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夜校中心学习户”等,采取分片分组教学、党员“一对一”帮带等形式送教下乡、送学上门、结对帮学。积极开设“网络课堂”,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数字电视、“村村响”广播等平台,开展电视科普讲座、在线互动答疑、广播专题授课等,满足在家及外出务工农民群众学习需求。
--注重督促检查。实行纪实管理,各级党组织对农民夜校授课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纪实,按要求填写《“农民夜校”工作手册》,做到记录翔实、动态更新。开展效果评估,乡镇(街道)每半年对夜校组织教学的“组织管理、授课内容、培训教材、授课方法、教师水平”五个方面15项内容进行细化打分、综合考评,形成评估报告,对工作开展较好的适时评比表扬,对未按要求开展活动的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记者 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