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金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罗从兵(中篇)

2022-07-01 16:29:00   阿坝时政

为民的力量 践行的分量

──追忆金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罗从兵(中篇)

梨乡深处,大金川河畔,沿着罗从兵的足迹寻访,大家都说,他还没有走:

他在原马尔邦的乡政府楼前。“我来报到了!”2016年6月,出身贫苦的“农民的儿子”调任到这片温暖和煦的土地工作,黑亮的眸子里,充满憧憬。

他在高半山的村民家中。参加工作以来,给村民送种子、拉猪仔、发补贴……大到修路架桥,小到搬迁新居以及电视柜上的两颗螺丝钉安装,他有做不完的事。

他在燃烧的酥油灯里。村民家中点亮一盏盏酥油灯,为他祈福。星星点点的灯光,照亮了他在梨乡大地的足迹,照亮了他短暂而恒久的青春,更辉映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殚精竭虑的岁月。

肩上有担子──承诺更要着落

2016年6月,罗从兵调任到原马尔邦乡工作,后来马尔邦与马奈乡撤乡并镇合并为马奈镇,他先后任马尔邦乡、马奈镇党委书记。

从太阳河乡到马尔邦乡,再到马奈镇,地点虽转变,但“人民”在他心中的分量始终未变。为人民服务,被他印在脑中,刻在心上,成为他的坚守。

面对艰苦,罗从兵从未离开过为民之路──

梨乡秀美,做基层干部却不容易。各村住地分散,要为村民办一件事,得经受住山重水复、严寒酷暑的考验。同事们都说,罗从兵接受组织安排从未犹豫,不论是去高山深谷,还是去田边地角,一听召唤,收拾行囊就出发……

有时,为了向老百姓讲解一项政策、宣传一项工作,他往往在村上一待就是三五天。高原上,山高路陡,紫外线强烈,罗从兵脸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脚上的鞋走烂了一双又一双。

面对危险,罗从兵从未离开过为民之路──

夜色如墨,惊涛骇浪。2020年7月,马奈村包都社山洪肆虐,道路、桥梁、通信全部中断。他拄着拐杖,奋不顾身冲在前。山里面黑灯瞎火,山高坡陡,滚石如雷,他将危险留给自己,将安全让给群众,组织抢救物资,转移村民,把38名被困群众转移至安全地点集中安置。

从此以后,集中安置点就成了他的家。每天拄着拐杖来回穿梭,有干练果断的安排,有温暖的问候,就像对待自家亲人一样。人心都是肉长的,面对这样的干部,群众同样为他着想。“罗书记还是回家休息吧,您这样身体受不了”。“没事没事,谢谢关心了!”这两句问答,成为安置点内重复最多的话,相互之间感到一股灼热的情感在身上奔涌着。

面对疾病,罗从兵从未离开过为民之路──

2020年汛期,在查看灾情路上,他不慎脚滑摔倒,当时根本没有在意。第二天同事看到他下车特别吃力,表情很痛苦,便问他怎么了?他安慰着说没事。就这样,他顶着伤痛继续坚持工作,直到疼痛实在难熬,才在家人的“胁迫”下去医院检查。

诊断结果是骶5椎体骨折,医生告诫他必须卧床静养3个月,不然后半辈子可能会瘫痪。可面对灾情,他放心不下心心念念的乡亲,第二天便瞒着家人悄悄地回到了工作岗位。

面对疫情,罗从兵从未离开过为民之路──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金川的春节,也改变所有人的日常生活。他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坚守岗位,平均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一起战疫情,患难见真情。整整101天,他都坚守在一线,连换洗衣物都是家里人打包好带来的。

甘孜州丹巴县巴底镇沈足一村和二村与马奈镇隔河相望。面对凶猛的疫情,隔离是阻断病毒传播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为确保两村130余户400余人不随意出入两州边境,他组建志愿服务队,亲自带队给沈足一村、二村送去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惶惶不安的疫情氛围里,这些点滴的细节让人倍感温暖。

今天,他热爱的这片土地每一天都焕发着新的生机。这一切,对于罗从兵而言,或许就是最高的荣誉、最好的安慰。

什么是对人民的赤子情怀?罗从兵冲锋在前,一路奔走。那一行行脚印、一滴滴汗水、一次次选择、一次次坚守,便是答案。

心中有尺子──知道更要做到

八角塘村的龚丕华今年51岁,几年前女儿龚显庆患脑膜炎,花去治疗费用20余万元。正值青春的龚显庆无法下床,只能长卧病榻……就在愁云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罗从兵知道了这件事。

“他来来回回到家里跑了好几趟,除了关心我女儿的康复情况,还给我们‘开小灶’,让女儿到马奈镇职工之家进行康复训练。”龚丕华哽咽着说道,如今龚显庆已能蹒跚踱步,相信不久的将来,经过不断的康复训练,她一定能够跑起来。

得到罗从兵去世的消息时,龚丕华正在和几位邻居聊天,“就感觉心咚地一下,直直掉了下去。为了我们家里的事儿,他一次次奔波,我们想请他吃顿饭,他都不肯。如今,他就这么走了!”

在她眼里,罗从兵是大善人,真正的大善人。

罗从兵远去,我们无法也不忍心责备他对自己身体的不够珍惜。走近这里的老百姓,我们才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基层干部内心的柔情和悲悯,感受到一个基层干部内心的梦想和憧憬。

老百姓的出行在他心里显得很重很重。2017年汛期,八角塘村核桃园社通组大桥被毁。一个村民小组要修横跨大渡河的桥,手续复杂、技术参数要求高,超出一名乡镇干部所能履行的职责范围。但他为了群众安危,首当其冲,勇于担当,硬是在不到3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桥梁的重建工作。八角塘村村民郭远信红着眼眶说:“这座桥不知凝聚了罗书记多少心血!”

老百姓的一切在他的心中都显得很重很重。每次下乡,他都会挨家挨户问:这季地里种什么粮食?今年有没有遭遇病虫害?洋芋种了么?玉米种了么?白菜种了么?家里的劳动力是不是都在家?有出去搞副业的吗?……村民们都说:“罗书记走得远、看得全、想得深,对我们的关注像针尖儿一样细。”

罗从兵生活很节俭,经常穿的就是一身运动衣,吃的也不讲究,工作一忙,开水泡馒头和方便面也是常有的事。罗从兵对自己,就是这样节俭,而对他人、对老百姓,却是那么慷慨大方。

马尔邦村民杨泽富2019年因患喉癌,家里为他看病,先后花费29万元。罗从兵主动帮助申请救助资金,送去慰问金1000元;

八角塘村村民金仁君因修剪树枝意外摔伤,住院花费20多万元,罗从兵送去400元慰问金;

白纳溪村村民罗晓红父亲身患重病,罗从兵得知后第一时间在水滴筹上捐献1000元,还积极发动镇上干部职工为其捐款;

……

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情怀。他对这块土地有情,对这里的父老乡亲有情,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位老百姓都是他的有情天地。

像梨花的花瓣洁白,像梨树的躯干挺拔。1年。10年。18年。罗从兵默默践行着为民服务,完成的工作各种各样,向前的身姿从未改变,以实干为荣,到需要的地方去,如同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镶嵌在梨乡振兴的画卷上。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