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老战士手捧红星过泸定桥:“任何人都不要忘记党的恩情”

2022-07-01 19:2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935年5月至1936年7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先后进入四川甘孜,足迹遍及15个县(市),历时近15个月,行军总里程达到了5787公里。

而飞夺泸定桥前夕,红军昼夜行军240里,创造了世界行军史上的奇迹。

 
陈忠手捧红星过泸定桥(图源:甘孜州文化广电旅游局)

近日,96岁的老英雄陈忠手捧红星,眼含热泪,重走泸定桥。大渡河水滔滔,经历了岁月洗礼的泸定桥在急流中摇晃,百余米的距离,陈忠脚步虽缓,却异常坚定。

 
陈忠手捧红星过泸定桥(图源:甘孜州文化广电旅游局)

“看到这么热闹的场景,我十分高兴。我们享受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人民子弟兵的牺牲换来的,任何人都不要忘记党的恩情。”在千人齐诵《长征》、齐唱《孤勇者》的声音中,陈忠缓缓走下泸定桥,将红色故事留给了众人。

 

陈忠手捧红星过泸定桥(图源:甘孜州文化广电旅游局)

从炊事班到重机枪班
多次参与任务

陈忠,生于1926年,四川遂宁人。1948年初,年仅22岁的他加入解放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51年初,陈忠又跟随部队远赴朝鲜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他曾担任炊事班长、机枪班副班长,荣立两次三等功、两次二等功。
 
图源:中国退役军人微信公众号

“炊事班一般离阵地十公里,炊事员还要负责送饭。”陈忠回忆,送饭就是迎着炮火上,经常摸黑行动。有次送饭时一颗炮弹落到身后,弹片将陈忠的腿划破,鲜血直流,但他仍坚持将饭送到前线。“饭送到了,连长不让我再去送饭了,让我好好休养,我还是选择留在伙房打杂,伤口恢复一些了,继续给一线的战友们送饭。”
 
陈忠年轻时的照片(图源:中国退役军人微信)

1952年初,陈忠被调到机枪班担任副班长,由于前线伤亡惨重,新加入的战士并不熟悉重机枪操作,陈忠与战友们抓紧一切时间互教互学,仅用两个月的时间,陈忠就算蒙上眼睛,也能在五分钟内组装好重机枪的360个零件。

“隐姓埋名”不给国家添麻烦
沿着川藏线自谋出路  落户康定

1956年,陈忠复员回到遂宁,自谋职业。“不给国家添麻烦。”陈忠没有选择向政府要待遇,而是外出谋出路。沿着川藏线,陈忠首先到了昌都,开启了“打靶”生意。

“那时候我身上没什么特别的技能,就是枪用得熟,就1分钱3发子弹教年轻人如何‘打靶’。”陈忠回忆,“只要不是懒人,在康定就能有碗饭吃,最终我决定在这里落户。”

刚到康定的陈忠选择打柴为生,“隐姓埋名”,没有向相关部门表明身份寻求帮助。

但英雄从不会被遗忘,相关部门在走访中了解到了陈忠的事迹。2001年,陈忠开始享受抗美援朝老兵政策待遇。在办理优待证时,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上门为老人采集信息、录入相关资料,制卡完成后将其送到陈忠手中。

康定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联系了陈忠老人所在的光明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定期走访慰问,时刻了解他的日常需求与健康情况。

“现在吃穿不愁了,我们更不能忘记过去。”老英雄陈忠踏着先辈的路,手捧红星走过泸定桥,这一令人动容的画面,也将点亮无数青年人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

陈辉  刘晓霞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