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将迎来小暑节气。在古代,没有电扇、空调等制冷设备,古人们是如何消暑纳凉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 自古多吃货 冰镇食品少不了
古人常在冬天采冰以备来年度夏。宋时《东京梦华录》曾记,开封夜市炎夏售多种冰品,冰雪冷元子类似冰镇珍珠奶茶,凉水荔枝膏堪比现在的冰淇淋,宋孝宗还曾暴食冰品吃坏肚子。
吃藕是小暑食俗之一,莲藕脆嫩爽口清热开胃,清咸丰年间被钦定为御膳贡品。宋代《太平圣惠方》曾晒方,以鲜藕搭配薄荷豆豉等制成藕羹,据称可以止血。
二 “神器”在手 暑气飘走
为了消暑,古人也是绞尽脑汁,“研发”出很多“神器”,如扇子、冷饮、冰鉴、瓷枕、凉簟(凉席)等,这些“神器”在诗词中也有所体现,如“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等。
三 靠意念 心静自然凉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唐代诗人白居易道出了“心静自然凉”的真谛,告诉世人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心闲静则身觉凉。
《儒林外史》写明朝女子消夏,浴后身着纱衣,头簪茉莉花,一身清香宜人河畔凭栏吹风。
小暑至,盛夏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就近在眼前了。天气炎热要戒躁戒怒,保持心平气和、心情舒畅。
(综合自荆楚网、封面新闻、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