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高校大学生来蓉留蓉发展 成都发布20条人才政策措施

2022-07-12 09:46:00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建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全面构筑国际一流的人才价值生态,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今日,记者获悉,成都市正式印发《成都市创建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从引育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鼓励高校大学生来蓉留蓉发展、支持科技成果在蓉转化等20个方面着力,全方位招引各类各层次人才,并配备相应的支持措施。

面向全球招募天府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吸引集聚青年人才

《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创新。围绕建设西部科学城和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对参与成渝科技合作创新计划的高校院所、企业、高能级创新平合引进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其科技成果在蓉转化的,可不受地域、户籍、社保等限制,按规定享受相应人才项目申报、创新扶持、安居等支持。

支持创新主体引育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政策措施》提出,面向全球招募天府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采取“一人一策”方式,在实验室建设、科研经费、项目承担、团队建设等方面提供稳定支持。在蓉企事业单位每培养或新增全职引进1名两院院士、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分别给予单位500万元、200万元奖励。支持在蓉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设立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给予单位最高50万元资助。支持高能级创新平台等设立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岗位,人才(团队)通过“揭岗挂帅”纳入市级重大人才计划,享受资金资助、子女入园入学、安居、医疗等配套政策。对入选“蓉漂计划”3年(含)以上,且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的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

吸引集聚青年科技人才,《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给予单位20万元资助。对新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后人才,在站期间每人每年给予10万元生活资助,资助期2年;出站后留蓉工作的博士后人才,用人单位所在区(市)县给予每人10万元奖勋。

深化校地企合作

支持科技成果在蓉转化

高校是汇聚人才、培育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加大高校人才吸引培养力度,《政策措施》提出,支持校地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支持在蓉高校布局交叉学科、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培育成都重点产业发展所需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给予高校最高2000 万元补贴。支持在蓉高校争创未来技术学院,给予争创成功的院校最高2000万元补贴。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支持在蓉高校、职业技术(技工)院校选聘企业高端人才担任“产业教授”,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给予单位每年最高100万元补贴;对在蓉创办企业且培养人才成效显著的高校教授,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支持通过“企业提需求、高校出师资、政府给资助”模式,校地企联合培养重点产业领域硕士和博士,给予企业的人才50%学费补助。

同时,鼓励高校大学生来蓉留蓉发展。支持海内外高校毕业生在成都灵活缴存住房公积金,享受缴存补贴等待遇保障。鼓励海内外优秀大学生来(在)蓉实习,为其提供商业保险、职场竞争力提升、专属礼包、城市体验等服务保障。对新引进的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所在区(市)县可结合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给予每人不低于3万元生活补贴。

支持科技成果在蓉转化,《政策措施》提出,支持企业、高校院所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在蓉创办新型研发机构,给予资金资助、载体建设等支持。鼓励在蓉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市场化专业运营机构探索按份共有权利结构下的成果转化模式,按在蓉转化成效给予高校院所每年最高300万元奖励。

创新培育引进方式

吸引各类各层次人才来蓉发展

《政策措施》还聚焦高技能人才、新职业人才、海内外人才等各类人才在蓉发展。其中,支持培养高技能人才,《政策措施》提出,对世界技能大赛或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活动获奖人才所在培养单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大国工匠”入选者可纳入市级重大人才计划。

同时,招引培育城市治理人才。实施社工人才培优计划,培养支持一批高级督导人才、高级社会工作师,给予每人最高10万元资助。精准选聘一批社区规划师,鼓励其深度参与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美空间建设等项目策划设计,给予项目扶持、交流培训等支持。

此外,在支持新职业人才舒心发展方面,在产业园区(功能区)、商务楼宇、商业街区等区域打造“职工驿站”,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从事灵活就业的新职业人才提供饮水热饭、短暂休憩、沟通交流、学习提能、临停充电等便捷服务。在支持猎头机构精准引进海内外人才方面,支持顶尖猎头机构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用人主体需求,面向海内外精准引聘战略人才,对成效显著的猎头机构给予激励,在工作许可办理、出入境和停居留、安居、创新扶持等方面给予引进人才(团队)便利服务。

《政策措施》还提出,给予外籍人才在蓉发展便利、支持人文社科人才在蓉发展、支持培养引进教育卫生人才、激励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并给出了具体计划。

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为激励人才创新,《政策措施》提出,面向创新主体开放共享应用新场景。围绕智慧蓉城建设,持续推出一批示范新场景,鼓励企业开展前沿技术集成创新和市场化应用,对验证成功的场景项目积极推广应用。实施产业链人才开源计划,支持链主企业为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持、开放生产服务和中试熟化平合,给予单位每年最高100万元奖励。

支持举办高水平赛事展会,《政策措施》提出,聚焦重点产业链,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社会组织等在蓉举办专业性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和展会。

《政策措施》还提出,构筑公园城市人才价值生态。按程序申报设立“成都杰出人才”,对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每人最高100万元奖励和综合礼遇。高品质打造“蓉漂”人才公园,吸引和集聚广大人才参与城市共建共享。

此外,在优化人才安居服务和优化人才服务场景方面,《政策措施》也给出具体举措。如:优先在链主企业、高校院所周边规划布局人才公寓项目,对国家级创新平台等推荐的高层次人才按规定给予购房支持。支持产业园区(功能区)、科创空间、重点企业、高校院所、商业街区打造人才服务“零里中心”,配备人才服务智能终端,设立沉浸式人才政策展区。搭建人才政策服务平台,为人才提供政策匹配、项目申报、补贴申请、落户安居等集成服务。

《政策措施》还提出,支持用人主体评价人才,围绕重点产业链和用人主体需求,动态发布成都人才目录,突出人才薪酬待遇、价值创造、紧缺指数、典型案例等市场化评价要素,为人才精准匹配落户安居、生活补贴、贡献激励等政策。(记者 吴怡霏)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