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7月20日凌晨,成都市新都区委社治委工作人员和天府市民云技术开发团队在防疫一线并肩战斗,落实最新一版将“扫楼码”升级为“风险区服务一码通”的优化方案。
居民通过“风险区服务一码通”填报信息后,社区能同步掌握风险区域内小区居民及家庭成员、滞留人员等信息,并叠加需求上报、健康打卡、党员报到、志愿报名等功能,升级后的“风险区服务一码通”将集成中高风险区群众服务更多功能。
解决痛点:从“人工采”到“扫码采”
今年4月20日,新都一万人居民小区突发疫情,防疫任务十万火急。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身穿防护服,左手笔右手纸,逐一上门采集居民信息,没有敲开门,还要反复上门。
采集完后,记录的本子虽然消了毒,可带出风险区域后,仍然有可能成为传播源。同时,数据人工录入、比对、汇总等基础工作,都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与“处早、处小”的疫情处置要求相比,效率低下。
“能不能开发一个线上服务,在疫情来临时,真正实现以‘数据跑路’代替人工劳动呢?既高效又安全。”新都区委社治委副主任刘向阳这样思索到,并开始寻找这方面的专业资源。
5月中旬,在成都市委社治委的指导下,依托智慧蓉城·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新都区委社治委联合天府市民云启动“风险区服务一码通”项目建设。“这个码关键在三点,一个是将居民主动上报信息和技术判定相结合,确保信息准确率。一个是建立居民需求上报后的快速响应机制。同时,将风险区域的相关人员信息、需求情况以及社区资源通过智慧化的手段呈现在‘一张图’上,形成调度驾驶舱。”天府市民云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到。
6月份,新都区多次围绕“风险区服务一码通”开展“以练备战”社区疫情防控演习,在多个小区取得良好效果,并根据试点情况不断优化完善服务功能。
7月18日,新都区三河街道润扬·观澜鹭岛一期发现确诊病例,进行临时管控,“风险区服务一码通”应声出征。经过前期多次演练已经熟悉的工作流程,在减少30%社区工作人员投入的情况下,比预计时间提前两小时完成小区共计700余户、1700余人的摸排任务,人员摸排准确率达100%,为后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使用体验:高效清晰,及时回应需求
7月18日晚,润扬·观澜鹭岛一期居民通过业主微信群和楼栋长微信收到“风险区服务一码通”。居民扫码后,点击界面上需求上报功能,即可填报具体的需求,社区工作后台将按看病就医、生活物资、心理疏导等五大类需求和一般、紧急两种程度进行分类,对居民的看病就医类需求系统将自动预警提醒。
与此同时,在本轮人员信息摸排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还了解到包括孕妇、新生儿、高龄老人、慢性病患者等近50名特殊群体人员情况,为下一步开展“点对点”服务打下了基础。同时,还将业主中挖掘出的党员、医护人员就地转化为风险区域“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力量。
临时管控当晚,新都区润扬·观澜鹭岛小区社区工作组收到工作后台推送的一条预警信息,小区居民吴先生通过“风险区服务一码通”上报了自己的就医需求:“本人需要每周二、周四、周六到医院进行透析治疗”。在收到信息后,社区工作人员快速协调相关部门,于19日早安排车辆对吴先生闭环转运至医院做透析。
“听到小区划为风险区域后,我还很担心,晚上在小区群里看到这个服务,就赶紧填报了我的需求,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感谢你们!”吴先生激动地说到。
“原来,居民有啥需求都报在楼栋微信群里,再由专人收集、汇总、处理、反馈,现在流程压缩为‘一码报、一码查’,方便、快捷多了。”社区工作人员说到。据了解,该服务上线以来,已收集处置居民需求541条,有效解决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