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美天府|1元惠民模式开启 85万人次线上观看《金沙江上那座城》

2022-07-28 09:07: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金沙江畔如何崛起一座城,曾经找不到故乡的人为何在这里扎了根?上世纪60年代,一场叫做“三线建设”的青春风暴席卷金沙江上的攀枝花,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把所有幸福与痛楚都留在了这座钢铁之城。


7月27日19:30,话剧《金沙江上那座城》因防疫要求,从现场演出变更为线上直播。也正因如此,1元的“惠民票价”让85万网友在云端与攀枝花相逢,与建设了这座城的三代人相遇。


《金沙江上那座城》是四川省第二届“剧美天府”优秀作品展演的话剧,以攀枝花实施国家三线建设重大战略为背景,主要讲述渡口建设指挥部邮电局话务员鲁晓芬、载波通信技术员朱煜明、宣传干事胡岳巍等老一辈三线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故事。

攀枝花人是谁?
“建设了这座城市的人”

灯光暗下来,音乐响起。


“穿着圆点花衬衣的姑娘,车厢里洋溢着你的歌唱。追逐着远方梦想的姑娘,山坡上铺满了青春的丈量……”《爱的光亮》在剧目开始之初响起,将曾经发生在金沙江上的故事娓娓道来。

“采风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攀枝花的建设者都说我们建设了一座城市,我们为此骄傲。”编剧李亭回忆起此次创作,用特殊甚至艰难来概括。“我试图用柔软的情感来讲述这段轰轰烈烈,一首《爱的光亮》贯穿全剧始终,是一盏盏点亮这座城市的灯光留在我心里的震撼和感动。”


1970年7月,作为三线建设重中之重的攀枝花,迎来了成昆铁路通车、攀钢出产第一炉铁水等重大事件,这是无数“三线建设”者共同建设的城市,而这一段火热的经历也让他们扎根攀枝花。正如剧中所提到的,“这座城市建设者们以及他们的下一代、在下一代在填写籍贯的时候只会是三个字──攀枝花。”

“我们在剧中一直在讨论的一个问题是攀枝花人是谁,但实际上攀枝花人就是这座城市的建设者。”在《金沙江上那座城》复排导演、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二级导演漆宇看来,这部剧对于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会有一种共鸣,这种共鸣来自于“三线建设”精神。

漆宇介绍,早在2019年,《金沙江上那座城》就已创排,此次演出的版本新增了“攀三代”寻找“2036”记忆密码,从而引出“攀一代”精彩的故事,同时也增强了“攀一代”火热的建设场景,让事件的冲突也更加丰富。“剧目在第一个版本完成之后,我们会静下来再去看剧目在舞台上的呈现,对剧目进行进一步打磨。”

共同探秘“2036”
看一部剧更“安利”一座城

“请帮我转接2036!你好,我是2036。”“2036,拿出你背代码的劲儿。”“爷,2036是什么?是不是你银行卡密码老胡?”


“2036”是这部剧中反复出现的数字,它像是一串密码,充满了未知与神秘;它又简单到是一个邮电局话务员的代码,直接串起了“攀一代”的记忆。

《金沙江上那座城》制作人,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制作演出中心主任、国家二级演员邓滢在剧中饰演渡口建设指挥部邮电局话务员鲁晓芬,对于这串神秘数字已十分熟悉。

“鲁晓芬这个角色特别阳光、特别开朗、特别干脆,也特别有那个年代女性身上‘劲劲儿’的感觉。”邓滢表示,虽然这次演出从线下转为线上,内心深处会有一点遗憾,但是为了弥补这份遗憾,更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据了解,此次直播也是四川人艺首次以实时演出的方式直播话剧。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鸿亮介绍,舞台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观众与演员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里的交流与互动。因疫情防控选择直播的形式展演剧目,却能让观众们可以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一台好戏。“通过一元的票价,未来也能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亲身感受话剧的魅力。”

“除了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这部剧也是对攀枝花这座城市的宣传推广。”罗鸿亮表示,随着今年年底成昆铁路复线全线贯通,攀枝花也将迎来快速发展,这座城市的魅力也将被更多人看见。


音乐淡出,灯光亮起,直播按下停止,《金沙江上那座城》线上播放累计数据暂停在85万人次。而演员们谢幕时从舞台上看到的空荡荡的剧场,似乎又座无虚席。“接下来我们将在全国10余座城市开启20余场巡演,时间将持续到9月份,相关演出信息将在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欢迎观众朋友们走进剧场感受‘三线建设’精神。”罗鸿亮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  四川人艺供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