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8月3日上午,成都市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卫健委主任杨小广,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区长袁顺明,成都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范双凤出席发布会,通报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最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从7月30日开始
成都每日新增本土病例已连续4天控制在个位数
成都市卫健委提醒:风险降级不等于防控降级
会上,成都市卫健委主任杨小广通报:8月2日0-24时,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从7月22日发现确诊病例至8月2日24时,本起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2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7例。
杨小广介绍,为避免疫情扩散,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华区自7月29日0时起,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期间,一方面围绕新增病例快速开展流调溯源和风险人员排查,及时追踪管控密接、次密接人员,全区开展多轮次核酸检测。另一方面,做好全区尤其是管控区域内的生活保障与医疗服务工作。“目前,成华区社会面传播已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形势整体平稳,经专家研判,今日0时起,成华区分区分类调整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落实科学精准防控,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杨小广说。
“7月31日,武侯区报告1例阳性病例,系华西医院在住院病人常规筛查中发现,至8月2日24时密接中排查出密接阳性感染者3例。华西医院于8月1日凌晨发布暂停部分门诊服务的通告,7月31日至8月2日对病区实施静态管理,7月31日至8月2日对现有在院人员、患者、陪护开展3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杨小广介绍,武侯区对华西医院周边街道开展3轮全覆盖扩面核酸检测,共检测141.9万人次,结果均为阴性。8月2日,医院逐步恢复门诊服务。目前,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正积极有序进行。
杨小广透露,从7月30日开始,成都市每日新增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人数已连续4天控制在个位数,全市风险区也陆续调低等级,疫情形势逐步向好,但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依然很重。
杨小广提醒:风险降级不等于防控降级。下一步,成都市将持续强化疫情防控“四方责任”。辖区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全面实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行业部门要负起主管责任,加强本行业本领域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和监督管理;各单位要夯实主体责任,严格做好员工管理和健康监测。特别是广大市民朋友,在坚持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积极配合测温、扫码、行程报备等各项防疫措施,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成华区这些社区继续实施为期3天的管控措施
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与服务保障
会上,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区长袁顺明介绍,自7月29日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以来,在广大市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下,成华区疫情社会面传播得到了有效遏制,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控、趋稳向好。
目前,除中高风险区以及府青路街道的桃源、怡福、文德、桃蹊和青龙街道的致强、昭青路、东林7个社区外,其他小区院落有序解除封闭式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恢复正常上班,各类商场、农贸市场、餐饮等经营场所在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错峰限流的基础上,有序恢复营业。同时,根据疾控专家研判,上述7个社区目前仍存在一定的疫情传播风险,经成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对这些社区继续实施为期3天的管控措施。在社会面上,考虑到酒吧、KTV、密室逃脱、剧本杀、影剧院、网吧、棋牌室等密闭场所,以及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众文体活动场所人员聚集度较高,疫情传播风险较大,将继续实施暂停营业的管控措施。
针对目前的管控措施,成华区如何有效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袁顺明介绍,在疫情防控方面,一是持续做好隔离酒店和中高风险区的规范管理,严防风险外溢;二是继续做好相关密接和风险人员的排查工作,深入开展流调溯源,严密防范潜在的疫情风险;三是继续开展风险区、风险人群每日核酸检测,加大社会面的核酸检测力度,落实门店、工地、写字楼、社区底商市民群众“三天三检”,全力做到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四是压紧压实“四方责任”,持续抓好“入川即检”、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查验等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在服务保障方面,成华区在所有中高风险区安排了驻点工作专班,并为纳入管控的小区院落增配了保安和志愿者,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全力做好居民的生活保障、物资供应、垃圾清运、快递配送、特殊医疗服务等保障工作。中高风险区、管控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可通过驻点工作专班、社区街道服务热线、微信群等渠道反映问题诉求,将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在复工复产方面,成华区按照应复尽复、应复快复的原则,提前发送了企业复工告知书,并组织开展企业复工复产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企业复工复产要求和督查流程,将各项防控工作措施抓细抓实,确保企业复工和疫情防控两到位。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复工复产前,要认真对水、电、气等设施设备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尤其是燃气用户要开门、开窗通风,检查有无燃气泄漏问题,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7.15”疫情处置工作基本结束
“7.20”疫情社会面传播已基本阻断
成都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范双凤介绍,“7.15”疫情自7月15日报告首例病例以来,已累计报告76名本土阳性感染者,其中10人已治愈出院。最后一名感染者为7月25日报告,距今已经过去9天,已超过一个最长潜伏期。“7.15”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处置工作已结束。
范双凤介绍,关联四川省其他城市的“7.20”疫情在成都市始发于7月22日,截至目前,已累计报告202名阳性感染者。自7月30日以来新增病例降至个位数,所有新增病例均来自隔离管控的密切接触者或管控区域内的风险人员筛查。“此轮疫情总体上已得到有效控制,社会面传播已基本阻断。”
范双凤提醒,成都市中高风险区域及成华区府青路、青龙街道的部分社区仍然实施封闭管理,成华区室内文化和娱乐场所仍然暂停开放,大型会议、会展和培训、托幼机构仍然暂停服务,餐饮场所的堂食也不能承接宴席,且需要控制堂食人数。同时,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高新区等地也对室内文娱场所、大型活动进行了一定限制。
“目前,疫情虽已进入扫尾阶段,但我们也要明白,越到收尾阶段,越要高度警惕,越要严防死守。市民朋友们更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配合核酸检测、扫码亮码等防疫要求,出现异常症状要主动、规范就诊,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病例有轨迹重叠积极向社区、单位报备,离蓉仍需持有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范双凤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