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探秘三星堆、造访两弹城、追随红军足迹……8月13日,四川各族青少年夏令营闭营仪式在成都举行,同学们为期5天的特别旅程画下圆满句点。
据了解,本次夏令营由四川省民族宗教委、四川省教育厅、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主办,德阳、绵阳、广元市民族宗教局共同参与,共有来自阿坝、甘孜、凉山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4个少数民族自治县、16个民族待遇县及成都市的71名各族青少年、13位领队老师和民宗、教育部门的干部,有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15个民族参与此次活动。

5天跨越4市 各族青少年走出校园亲近时代
闭营仪式上,不少同学在心得交流中都提到了“第一次”。“第一次”参加夏令营、“第一次”和各族同学们一同出游、“第一次”走出家乡、“第一次”亲眼看到出现在电视上的文物……
在此次夏令营活动5天时间里,各族青少年途径德阳、绵阳、广元、成都四个市,行程近千公里,围绕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民族团结、科技创新、国防军事、抗震救灾、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在德阳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专家许丹阳为同学们作《古蜀文明与文化自信》专题讲座,同学们还跟随讲解员参观了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青铜器馆,了解了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过程,认识了三星堆的青铜人物、青铜面具、青铜鸟、青铜太阳等青铜文物,感受了三星堆文明在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两弹(梓潼)城,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史和“两弹一星”的深刻内涵,深入感悟老一辈科研工作者们隐姓埋名、以身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场,同学们还向两弹元勋邓稼先致敬并举行了缅怀献花仪式。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和老北川县城地震遗址,震撼的灾难场面让同学们看到在大灾大难面前,56个兄弟民族紧密相连、互帮互助,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同时,也见证了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伟大,并深刻领悟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同学们还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文明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花荄镇联丰村,感受到日新月异的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铿锵步伐;在旺苍红军城感受到红军们在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用血肉换来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畅谈感悟理想 青少年学子收获谱友谊写新未来
成都七中天环学校 章程子醇:
三星堆作为长江文明之源和天府文化之根,是在本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周边地区文化因素,并加以融合、改造、创新而形成的复合型文化,并反过来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这不正是中华文化的生动缩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灿烂结晶。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实践者。
宜宾市珙县洛表民族中学校 杨馨懿:
在旺苍红军城,我们了解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也了解到了中国红色革命在发展过程中的挫折与进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面临着许多的不安与迷茫。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也在犹豫是进是退,但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始终相信,迷雾遮挡不住前方的光亮,那些曾经让你纠结、痛苦的过往,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淡去,最后化成嘴角那一抹迷人的微笑,路还在继续,梦还在期许,天高云淡,我们仍能看到未来。
达州市宣汉县土家族乡中心校 吴雨萱:
在中国两弹(梓潼)城,一群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研究者,在历经短短几年时间制造出了原子弹,氢弹,让我们国家不再被其他核武器国家的核威胁,如今我们能过上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因为站在这些巨人的肩上。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半扇门中学 张怡:
此时当我站在这里,心中的自豪与感动止不住地翻涌。自豪的是,我们今天能够相聚在此共享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果;感动的是在党和国家的关照下我们各民族青少年能有此机会增长见识、互相交流,相互学习。虽然时代在变,年轻的面孔也在变,但爱国和追求进步的目标永远不变,红色基因的底色永远不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永远不变。
凉山州西昌阳光学校 欧尼杉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是一个应该被所有中华人民所铭记的日子,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地震持续了90秒,短短90秒的时间里,无数家庭失去了孩子,无数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在博物馆里,我的情绪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最开始的疼痛到最后的自豪,我惊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面前,中华人民的凝聚力让每一个人感到自豪,中华人民是一体的!在北川老县城里,我们在公墓前祭奠不幸遇难的同胞。那天下午的阳光明媚,天空万里无云。时间穿过疮痍,终将迎来新生。愿从此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