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具珍贵的恐龙骨架标本(合川马门溪龙也在!)
距今1.5亿年的鱼化石
约158.5公斤的“天外来客”铁陨石
还有超过6万件的藏品,包括矿物、岩石、矿产、宝玉石、古生物……
都可以在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一睹为快啦!
目前博物馆迎来开馆倒计时,即将与大家见面
有啥看点?川叔带你提前探馆!
超6万件藏品汇聚
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居中国各大学自然类博物馆之首
进入博物馆内,记者发现博物馆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馆内设有“地质环境”“矿产资源”“龙行川渝”“恐龙揭秘”“生命探源”“缤纷生命”6个常设展厅和2个临时展厅,以及学术报告厅、4D影院、环幕影院、研学中心等配套展教设施。
总建筑面积50520平方米,其中展区面积达17005平方米,这为丰富的藏品提供了容纳之处。目前,馆内拥有矿物、岩石、矿产、宝玉石、古生物,以及现生动植物等标本6万余件,其中世界级、国宝级的精品、珍品较多,如馆藏30多具珍贵的恐龙骨架标本,在数量和种类上均居中国各大学自然博物馆之首。可谓十分有“逛头”!
“合川马门溪龙”亮相
这三件“镇馆之宝”别错过
馆内藏品众多,这三件“镇馆之宝”别错过!
在位于二楼的“龙行川渝”展厅,陈列着被誉为镇馆之宝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该具恐龙骨架发现于1957年,复原全长24米,真化石含量达80%以上,是迄今为止亚洲和中国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
第二件镇馆之宝“大竹重庆鱼”,是一件距今1.5亿年的鱼化石,全长34厘米,宽15厘米,头、胸、尾、鳍、鳞等均完美保存。该化石体形立体,体态丰满,栩栩如生,其完整程度堪称中国鱼化石之最。
第三件镇馆之宝“隆昌铁陨石”,重约158.5公斤,是我国既有文字记载又有实物保存极其稀罕的“天外来客”,它于明朝年间陨落到隆昌县城西北郊,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被人掘出当作“神物”供奉,是四川已知最大、保存时间最长的铁陨石。
四川省第一所城市与高校共建的博物馆
填补省内多学科、综合性自然博物馆空白
记者了解到,这所特大型自然博物馆是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基础上进行的改扩建。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60年秋,是一所以地学标本为主的自然博物馆。这次改扩建不但扩大了建筑规模、补充了现代生物类展品,而且完成了由高校博物馆向公共博物馆的华丽转身。这也是四川省第一所城市与高校共建的博物馆。“川渝分家后,省内一直缺乏多学科、综合性自然博物馆,而此自然博物馆建成后,将填补这一空白。”
“成都自然博物馆建设项目如今已进入布展冲刺阶段,开启了开馆倒计时。”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筹建组常务副组长、教授欧阳辉介绍,自然博物馆就建设在校园旁边,而且未设有围墙,完全向市民开放。
这样的自然博物馆,你期待了吗?一起相约开馆吧!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