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款式简单的衬衣,帆布大书包,国字脸,标准的普通话,低调谦逊,这是对关国兴老师的第一印象。自2006年与成都大学初次结缘起,他已在中国工作10余年。从一名普通的泰语教师到泰国项目的开拓者和管理者,再到中泰两国的友谊使者,关国兴老师所耕耘的中泰友谊花园如今繁花盛开。
在成都大学泰国教育与文化交流中心与成都大学校长合影 (右一)
2009和2016年,他分别被四川省教育厅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四川省优秀外籍教师”称号及“宁夏人民友好使者”称号。2017年,他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天府友谊奖”。
得知获奖消息,关国兴老师非常高兴,激动却仍不失谦逊地说:“我看过天府友谊奖获奖专家的简介,他们的贡献很大,我觉得自己以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听说要拍照,关老师显得有些拘谨和紧张,但聊天中很快放松下来,娓娓道来,一口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
关国兴
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关国兴老师自幼在泰国长大,父亲是中国广东人,母亲是泰国人。因为父亲的缘故,他和家人被邻居家称为“中国人”。记忆里,村子里只有他们家会祭拜“中国庙”、过农历春节。虽然父亲不曾教他一句中文,但中国元素充盈着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也许他与中国解不开的缘分便起于那时。
高中时期,他开始自学汉语。那个年代,在泰国学汉语是特立独行的,没有公开的汉语课程,甚至不被人理解。但他每天2-3小时的背诵和练习不曾间断,当年的他心想学好汉语也许可以找一个好工作,却不曾料想,汉语学习影响了他未来的人生走向。他笑道:“我现在的荣誉和快乐,都归功于当年我坚持不懈的学习汉语。”
关老师真正接触中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泰国旅游局导游协会当顾问期间,他被邀请到四川做关于泰国入境游的讲座。此后,他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我想让所有泰国同胞都知道中国的美”。
在走过的地方里,他最喜欢的是四川和成都。“四川被定位为中国西部的发展中心,是东南亚和欧洲投资贸易的纽带,而成都对于西部就好比上海在东部的地位,发展会越来越好;从文化上来说,蜀文化与泰国文化也有很多相似点”。
本世纪初,四川会泰语的人屈指可数,缺乏向泰国宣传中国的人,川泰之间的长期合作更是无从谈起。出于对四川的热爱,关老师萌生了在四川开设泰语专业的想法,他认为泰语专业学生将会成为四川和泰国之间合作的纽带。
2008年,成都大学在川内首开泰语专科和本科专业,毕业生有的在使领馆工作,有的成为高校老师,有的做贸易工作,有的赴泰国教授汉语,同时,百余名泰国学生也来到成都学习交流,他们真正成为了中泰、川泰之间的友好使者。2013年,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成都大学承办了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这是中国唯一由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对泰研究平台。
这一切的背后,无不有关国兴老师的付出。关老师有一个绰号,叫“Mr. Chengdu(成都先生)”,关老师把这个别名当作了继续努力的动力。如今成都大学的同事们也亲切友好地叫他“Mr. Chengdu”,带着这个称号,他与中国、与四川、与成都的缘分便更是解不开了。
关国兴老师(前排右一)与入选泰国清迈大学研究生项目的四川学生合影
关老师说:“我只是一名在川泰两地工作的普通泰国人,却得到了来自中国的很多荣誉。我很感恩。”积跬步以成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期待关老师在四川的下一个十年。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圆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