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8月22日,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以下简称四川省消委)、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重庆市消委会)盲盒APP调查情况发布暨格式合同条款点评会在成都召开,指出“盲盒+”消费背后隐藏的消费欺诈、显失公平等诸多问题。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消委、重庆市消委会联合开展盲盒APP消费专项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和调查人员模拟消费者行为开展体验式调查两种方式,力图揭开盲盒市场背后的消费真相。
超八成调查者通过盲盒APP购买过产品
曾遇到质量、价格、售后等问题
此次网络问卷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425份,其中,86%的被调查者下载过盲盒APP并通过APP购买过产品,14%的被调查者下载过APP但未进行购物。
消费者为何购买盲盒?调查数据显示,有71%的被调查者认为盲盒APP平台价格实惠,能买到超值商品;64%的被调查者是认为有机会抽到很想要的商品。
而在使用盲盒APP时,消费者遇到了哪些突出的问题?商品质量与价格方面,超过3/4的被调查者反映在盲盒APP购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61%的被调查者反映,通过盲盒APP购买的商品价格高于市场价格。
退换货方面,4/5的被调查者反映遭遇过退换货障碍,盲盒APP平台同意退换货/退款,但长时间未收到换货商品/退款的有46%;商家否认质量问题拒绝退换的有41%。
选取10款盲盒APP调查仍有“霸王条款”
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隐患
在体验式调查方面,调查人员模拟消费者选取10款盲盒APP作为调查对象,涵盖各类潮玩手办、动漫周边产品、数码、美妆、家居、服饰、日用百货、食品等多种产品品类。
调查显示,部分盲盒APP未履行经营证照公示义务,商品信息公示不完全,存在盲盒内商品条码、质检标识、厂家来源等信息缺失问题;在消费者退货方面,大部分盲盒APP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且退款不支持退回到原支付账户,均以平台虚拟货币方式替代退款,但未做具体的兑换比例说明,且平台虚拟币不支持提现,强制消费者在平台继续消费、重复消费。
此外,商品质价不符,“稳赚”实为假象。10款盲盒APP公示的价格基本为开盒价低于盒内商品价,通过比价分析,各盲盒APP商品标价普遍高于其他电商平台同类商品;10款盲盒APP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内容约定不清楚、条理不清晰,易使消费者掉入“霸王条款”陷阱。
各类盲盒APP在登陆时需使用手机号或获取微信、QQ三方账号的授权进行平台注册使用,存在链接第三方不安全网页的情况,消费者个人信息有泄露隐患;10款APP在用户协议中说明未成年人应在监护人的监督下使用,但缺少需征得家长同意的功能设置。
规范盲盒经济
川渝两地消委给出消费建议
结合本次调查情况,川渝两地提出如下建议:盲盒企业应公示合法经营证照信息,详细说明抽盒机制、中奖概率及更新概率变动情况,保证中奖概率的真实性,对于商品的来源加以公示,提供正品验证渠道。
发布盲盒格式合同范本,在合同中公平合理设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权利义务。行政执法部门不定期开展针对“霸王条款”“合同陷阱”等专项整治,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建立“防沉迷”机制,如对用户的抽盒次数、抽盒金额设定上限。尤其是应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同步内设防沉迷设置和家长监护系统,在相关界面明确给出“适龄提示”标识等。
应加强对盲盒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指引盲盒商品合理定价,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哄抬物价、价格欺诈、不合理定价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盲盒企业应提供专门的售后服务端口、投诉端口,积极解决用户售后问题,建立便捷、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公开投诉方式、处理流程、退换货标准等信息。
积极倡导消费者树立健康向上的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量力而行;此外,盲盒APP平台应当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积极回应消费者实现消费公平的呼声,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商品及服务。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潘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