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个县和风景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2022年川渝气候生态品牌发布会在蓉举行

2022-08-27 12:52: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8月26日上午,由四川省气象局、重庆市气象局主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协办的2022年川渝气候生态品牌发布会在成都圆满举行。本次大会以“富氧巴蜀 宜居川渝”为主题,由“宜居川渝”“避暑川渝”“富氧巴蜀”“食在川渝”“游在巴蜀”五个板块构成。

《川渝氧吧绿皮书》发布

19个地区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比重超90%

现场,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发布《川渝氧吧绿皮书》,对四川省和重庆市“中国天然氧吧”地区特色进行详细分析。

绿皮书显示,川渝“中国天然氧吧”地区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3.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倍;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3154个/cm³,其中,盐边县最高,为4804个/cm³;有19个地区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比重超90%,九寨沟县、泸定县、德昌县达到100%;气候舒适时长处于4至10个月之间,平均为7个月。

基于此,川渝两地气象、文旅部门共同发起“森呼吸·川渝吸氧之旅”氧吧旅游精品路线。该路线将川渝两地23个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的县和风景区有机串联起来,以期汇聚起一体化合力,带动周边产业深度融入,实现相互赋能。

攀枝花在发布会上被授予“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是全国首个全域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的地区。四川省气象局、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共同为《中国气候宜居之城 阳光康养攀枝花》一书的正式出版发行揭幕。据了解,攀枝花具备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拥有特别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海拔高度、温度和湿度,生态优渥,空气质量优良。特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攀枝花发达的农业,使其成为高山蔬菜、热带水果和菌类的重要产出基地,这些为攀枝花市成为气候宜居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0年,攀枝花依托阳光、气候、环境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立足产业升级、城市转型实际,找准城市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光热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理念,率先承办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率先创办国际康养学院,率先发布康养产业地方标准,率先倡导成立全国康养产业城市联盟,率先设立康养产业发展基金。”据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龙勇介绍,目前,康养产业已成为攀枝花极具影响力的城市品牌、新的增长点和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近年来,攀枝花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建成了普达阳光、红格小镇、金杯半山等一大批康养项目,入选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中国康养20强市、中国城市宜居竞争力排行榜50强等。2021年全市康养产业增加值为144.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2.8%。

23个县和风景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5个农产品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

好气候成就好产品,好产品转化好效益。继巫山脆李、蒙顶山茶、江津花椒、綦江赶水草蔸萝卜后,今年,德昌桑葚成为第五个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称号的农产品,对促进当地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川渝两地以创建气候生态品牌为抓手,积极促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截至2021年,川渝共有23个县和风景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1个市和8个县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5个农产品获评“中国气候好产品”。

除了积极引导地区申创国省级气候生态品牌,川渝气象部门还打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巴蜀气候标志”。目前巴蜀气候标志包括3个品牌:巴蜀气候好产品”“”巴蜀气候康养地”“重庆气候宜居宜游乡镇”,旨在倡导绿色、舒适、健康的生活理念,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巴蜀气候标志的创建由省级气象部门牵头,系统的梳理以县或者乡镇为单位的气候背景,挖掘县域或者乡村康养气候和生态资源的一项创新活动。巴蜀气候标志的评选包括公开征集、自愿申报、初步审核、实地复核、客观评价、专家初审及终审等环节,有条件的县和乡镇可积极参评。

据四川省气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杨卫东介绍,对标绿色低碳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四川省气象局将与重庆市气象局一道,充分发挥气象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服务支撑作用,为各地开展宜居、宜业、宜游评估提供权威气候指标,并推动气候生态品牌创建地区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先行示范,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优势与价值,实现良好生态惠民利民为民,为川渝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更大气象力量。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