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四川①|四川印发《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确立7大建设任务

2022-08-30 14:58:00   四川发布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8月29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了解读。

将15年建设期划为3个阶段

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四川

据了解,《纲要》围绕美丽四川建设的总体目标,将15年建设期划为3个阶段,围绕经济、生态、环境、城乡、文化等重点领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5年为一个阶段梯次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到2025年,美丽四川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

到2030年,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全面好转,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美丽市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四川。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成,自然生态生机勃发、碧水蓝天美景常在、城乡形态优美多姿、文化艺术竞相绽放的美丽画卷全面呈现。

确立7大建设任务

将实施8个重大工程

《纲要》共十章四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重点任务包括空间格局、美丽家园、绿色经济、宜人环境、自然生态、巴蜀文化、治理体系等7个方面建设任务。

“7大板块内容既注重现有美的塑造和打造,也注重未来美的意识和理念的培养。”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李岳东介绍,譬如:将美的理念融入城乡建设,首次提出分类探索建设美丽城市路径;首次提出分类打造川西林盘、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等美丽乡村。此外,将美的理念融入文艺阵地建设和艺术创新以及注重美的细胞培育。

据悉,《纲要》通过8个子栏目和《美丽四川建设指标体系表》将美丽四川建设予以量化。在7大板块之下,四川将分别实施美丽城乡建设、推进碳达峰、产业绿色转型、蓝天碧水、净土安居等8个重大工程;7大板块均有对应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与以往规划中的指标体系相比,更加侧重“美丽”和“绿色”成分的指标,以《绿色经济》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两项指标为例,强调的是四川经济未来十五年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四川经济建设注入持续的美丽源动力;在繁荣巴蜀文化指标体系中增加“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率”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既明晰了文化建设的路径和目标任务,也量化了文化美的标准。

打破传统规划模式

首次提出以“山水人”为核心的美丽四川空间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纲要》打破传统规划模式,区别于国土空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构建功能清晰的美丽四川空间格局,即“所见即所得”,不破坏不人为割裂自然原有的自然生态格局,遵照自然生态本有面貌,将“美丽”注入产业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依托四川独特的生态之美、多彩的人文之韵,探索生态好、生活富、经济优、文化兴的发展道路,奋力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天府画卷。这也是我省区别于其他省份美丽规划最大的不同。

──以山为基守护美丽空间。将全省以山脉为线划分为四个经济带:雪域高原保护发展经济带、阳光攀西高原经济带、盆周峻岭经济带以及以成都平原、川中丘陵为重点的美丽天府之国。

──以水为脉打造多彩河湖。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核心,建设黄河最美高原湿地风光带,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生态廊道建设;建设长江—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发展带。同时构建由高原天然湖泊区和平原丘陵地区湖库区组成的“两片多点”美丽湖库格局。

──以人为本塑造舒适生活宜居地。以成都都市圈建设为核心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德绵广眉乐雅西攀都市魅力城镇带、成遂南达丘区田园特色城镇带和攀乐宜泸沿江风光城镇带。同时,分类打造美丽乡村。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核心,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巴蜀文化走廊。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