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近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提出,要保护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增强生态系统韧性,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高地。
四川如何推进?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介绍,将落实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等两大举措。
“8月16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自然资源厅将严格按照通知规定,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牵头加强生态红线内人为活动管控和有限人为活动管理,有序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退出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罗旭刚介绍:“结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定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评价,实时掌握生态保护红线功能状况和动态变化。协同省林草局等相关部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自然保护区管控分区,实施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制度,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有效保护森林、湿地、水域、草原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力度,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此外,还将持续开展长江干支流10—50公里范围、黄河流域、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行动。不断深化成渝两地生态修复合作共建,加快推进长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乌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建设。依托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委员会,制定全省生态保护修复年度任务清单,建立重大项目实施推动和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各部门规划共编、项目共谋、数据共享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省生态保护修复“一盘棋”工作格局,助推美丽四川建设,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杨璐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