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附近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紧急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丁真珍珠在搬运物资。
将矿泉水搬上车、清点装车物资。9月6日晚11点,甘孜州青年志愿者丁真珍珠还在忙碌着。自地震发生以来,他每天都在关注着抗震救灾的进展,思索着如何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是青年志愿者,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抗震救灾,我都该在第一线!”就在当日早上,丁真珍珠在网上公布向泸定、磨西镇灾区捐赠物资并祈福抗震救灾早日取得胜利。
在甘孜州各地,和丁真珍珠一样想为抗震救灾尽一份力的人们,纷纷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章勇敢逆行,他们或冲锋在前、或温情守护、或多方奔走、或献血捐物……微光虽渺、万丈成炬,无论职业不分年龄,他们都在为抗震救灾贡献着力量。各大企业、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表达爱心,向灾区捐款捐物。
党员志愿者正在集结。
6日早上,康定中桥的爱心献血屋前排起长龙,男女老幼都撸着袖子,踊跃向前。
“我虽然超过45了,但身体健康得很,你给我做个检查就抽血嘛。”“缺食品我们就捐食品、需要救人我们就献血,都想为抗震救灾尽点力。”“灾区还需要人不?我能扛能背,做点体力活也行……”
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凝聚着一份份爱心。当天下午,甘孜州人民医院血液中心便已完成全部所需血液的采集。从此,地震受伤群众和康定的志愿者们“血脉相连”。
志愿者在搭建帐篷。
同样把志愿者们当作“亲人”的,还有震中磨西镇的孩子们。
6日中午,在磨西广场的集中安置点,一处没有门帘的帐篷内,一群孩子正在“红马甲”哥哥姐姐们的指导下画画。他们有的画出了身穿蓝衣的警察,有的画出了桔色的灯光,有的画出了红马甲的哥哥姐姐,有的画出了七色的彩虹出现在湛蓝的天空……
帐篷外,用简易纸板做成的牌子“青青儿童乐园”特别显眼,这是甘孜州首个建在地震震中的儿童乐园。
志愿者在陪护照看儿童。
“这顶帐篷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在地震灾区就是最动听的声音!”青年志愿者毛建美介绍,为了疏导灾区孩子们的情绪、减轻家长们的压力,相关部门专门在这里设置了“青青儿童乐园”,“这里配备5名幼师专业志愿者和3名大学生志愿者陪护照看,开展学习辅导、健康卫生、游戏活动、心灵陪伴、防灾减灾等五大领域的活动服务。”
一如毛建美,甘孜州还有许多党员干部、医护人员、爱心人士、团员青年活跃在抗震救灾各条战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志愿者为灾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
地震发生后,在中央、省、州委及甘孜州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安排部署下,甘孜州委宣传部号召全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目前已组建志愿服务队伍798支,抽派精干力量8733人第一时间深入一线,参与疏通道路、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等工作。
微光成炬、众志成城。在抗震救灾一线,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件红马甲都积聚着逆行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