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健康扶贫“五大行动” 破解贫困群众看病难

2017-09-15 14:50:59   内江晚报

永安镇瓦堆湾村卫生室

项目名称:

内江市健康扶贫专项

目标任务

深化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和精准识别的医疗扶持、全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保险、六项补充医疗扶持、分级诊疗、控制医疗费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就医社会公示等“八个100%”,全面做好脱贫攻坚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确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17年12月底前,计划退出贫困村和脱贫人口健康扶贫考核指标达到目标要求。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确保2017年计划退出的85个贫困村均有达标村卫生室,每个村卫生室均有合格村医。

牵头单位:

市卫生计生委

责任单位: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扶贫移民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委编办、市保险协会、市残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2016年,为加快推进“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工作,对贫困人群中的患病人口做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我市先后开展了3次贫困人群摸底调查工作,进一步核准了我市农村贫困人群中患病人口的基本信息、疾病种类、医疗费用等,为实施分类救治提供了准确的基础性数据和决策依据。同时,为全市35224户贫困户发放了《内江市农村贫困户就医优惠证》,作为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就医住院、新农合报销、申请医疗救助或医疗帮扶时的身份证明。

2016年,贫困人口门诊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22334人次共16.92万元、免收院内会诊费2976人次、免费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321例、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2.31万人次、免费提供妇幼卫生健康服务(服务率达100%)、各县(市、区)组织人员到贫困村免费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服务率达100%)、对农村贫困人口中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57人共26.58万元。通过对贫困人口进行体检,将23155名重大疾病或慢性病患者纳入了“2+1”模式管理,由1名责任医生和1名村干部共同联系1名患者,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基层首诊、转诊指导等。

2016年,我市先后3次调整健康扶贫工作政策,提出医疗卫生扶贫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医疗扶贫救助方案,进一步减轻了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市对持《内江市农村贫困户就医优惠证》的贫困人口住院优惠了17970人次,新农合报销费用3988.95万元。医院减免费用46.77万元,民政医疗救助“一站式”补偿110.90万元。2016年,争取省医药爱心基金78.7万元,扶助贫困人员218人次。

2016年,全市继续开展乡村卫生机构达标建设,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设施,不断更新医疗设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市、县财政共同出资500万元,对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其中,市级财政安排建设资金300万元,建设贫困村卫生室65个,非扩权县贫困村卫生室安排建设资金6万元/个,扩权县贫困村卫生室安排建设资金4万元/个。2016年底,当年计划退出的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永安镇瓦堆湾村卫生室

实施内容:

补助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开展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实施“十免四补助”政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实施“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做好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加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培植行动。

项目进展:

2017年,市卫生计生委按照《内江市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四川省健康扶贫专项2017年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脱贫攻坚路径和省卫生计生委脱贫攻坚总体部署和相关要求,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全面实施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医疗能力提升、卫生人才培植、生育秩序整治“五大行动”,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逐步构建起健康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截至8月底,全市免费向贫困人口提供一般诊疗44441人次,免收一般诊疗费614199元;免费向贫困人口提供院内会诊4374人次,免收院内会诊费39213元;各县(市、区)免费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149例,免收费用589807元;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168人次,发放抗病毒治疗药物298175元;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71681人次,免收项目服务费1868581元;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妇幼健康服务231人次,免收诊疗费4039元;免费开展巡回医疗服务8361人次,发放药品价值79727元;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109人次,免收诊疗费246461元;补助0-6岁残疾儿童2人,补助金额29996元。

截至8月底,全市贫困人口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个人支付费用控制在8%(县级)、6%(乡级)以内。全市县级卫生扶贫基金共救助512人共计85.83万元;县级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共补助93人次共计36.05万元。

截至8月底,全市为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17852人次,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继续对25876名重特大疾病和慢性病患者实施了“2+1”模式管理。全市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6549人,签约率92.07%。

截至8月底,全市2017年需建设的85个贫困村卫生室中有81个村卫生室已达标并投入使用,投入使用率95.29%。剩余未达标的4个村卫生室中,正在施工的2个;正在进行内外装饰的2个。


市中区人民医院专家通过网络视频对瓦堆湾村村民进行问诊

现场扫描:

9月12日上午,市中区永安镇瓦堆湾村的村卫生室里,村医生赵群一会儿问诊开药,一会儿给患者做理疗。不大的村卫生室,坐满了等候看病的村民,俨然一家小型医院。

1993年,赵群开始在瓦堆湾村卫生室担任乡村医生。她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逐渐得到村里人的信赖,村民一有头疼脑热都找她。之前瓦堆湾村卫生室没有业务用房,赵群只能租用民房开展诊疗服务。2016年10月,在贫困村卫生室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下,村里有了崭新的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同年11月,布局科学、整洁卫生的村卫生室正式投入使用。

记者看到,卫生室一共有4个房间,分别是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网络医疗多功能室。

88岁的陈淑清是瓦堆湾村3组村民,也是该村73户贫困户之一。因腰、腿时常疼痛,她每隔两天就会来卫生室找赵群看看。在这儿,她做理疗、拔火罐、刮痧及治疗拿药都能报销。

与许多村卫生室有所不同的是,瓦堆湾村卫生室还借助“互联网+医疗”方式实现了远程医疗实时咨询服务。记者看到,赵群和就诊村民坐在电视机前,通过高清远程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与市中区人民医院的医生进行了连线。在赵群的协助下,村民将自身的病情向市中区人民医院的医生进行描述,医院专家随后为患者提供了诊疗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对病情复杂的患者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据市中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项目办主任朱利剑介绍,赵群因为在此从业时间长,老百姓信任度高,村卫生室每月接诊患者超过200人次。此外,瓦堆湾村卫生室同市中区人民医院搭建远程医疗实时咨询服务平台以后,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在村里就能享受二级甲等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在农村,因为交通、经济、医疗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村卫生室成为老百姓接触较多的医疗机构。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不仅完善了我市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也为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便利

(本报记者 姜晓凤 实习生 任寒 文/图)

相关报道

©2020 四川发布 版权所有 转载须经授权